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空港论坛:浅谈“软性制造”在机场的应用



2018-09-21   作者:金正阳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软性制造》是日本IBM于2006年,举办了《软性制造》企业革新研讨会后撰写出来的作品。时过10年余,其观点和经验颠扑不破,在现在各行业的管理中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软性制造,顾名思义是在制造行业提出从生产向多元转型的变革。其中的“软性”体现了一种发展思路和发展指标的均衡化,而作为以服务和安全为核心的机场,其经营更需要“软性”。

  不妨对软性制造进行另一种解读,企业发展初期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单一的,强势的,但是时代的变更与进步,企业的生存力犹如生态圈的物种多样性,单一的物种的生态的抵抗力是很低的,同时物种为了适应生存,适应竞争开始进化、淘汰和共生。

  机场业务核心是安全和服务,围绕两大重心衍生的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包括,服务能力及水平待升级,自动化覆盖不全面;信息共享不全面,各部门或岗位间沟通不畅,未建立高效快捷的沟通信息环境,信息源不一致,信息重复录入,造成不必要的存储和损耗;考核的指标未随业务发展变动,指标影响企业生产的重心。变革是由问题所衍生,问题与解决方案的螺旋式上升是企业的前进模式。当前机场作为主体,不同吞吐量级的机场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结合《软性制造》中的相关观点,笔者提出一些关于机场软性“制造”,用于机场则是软性变革的观点。

  一、科技是发展的王道

  2017年9月7日,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出席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并强调推进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其智慧机场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当前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自助登机等已不断上线使用。这些智能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离不开数据中心的支撑。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管理手段不断信息化,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服务品质,用现代化工程来提升管理水平,以航站楼为信息枢纽,用信息化平台对接需求信息,完善资源调度与航班保障,用信息化手段协调人员和设备保障,包括旅客、票务、城市交通、安检、港内信息显示等等,以空港作为信息承接平台,涵盖全机场数据服务,跨系统数据对接,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利用运行大数据分析来识别风险,排除隐患,实现安全事件预测预警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将数据记录存储,并利用算法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以科技手段,提升地面运行效率为核心,实现机场为中心连接机场间、与航空公司、空管的数据共享,达到更流畅的信息沟通效果。

  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最强动力,自主创新更是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制造业的创新中有三类,第一类是与产品、服务相关的创新,称之为产品创新;第二类是业务流程的创新,称之为流程创新;第三类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称之为模式创新,而对于机场软性的变革更倾向于第二三类。创新目前已成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创新即是在成本与效率之间不断突破,在产品上创新迎合需求,在业务流程上创新提升效率,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引领行业发展。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本身也将给员工带来更多的思变能力,从工作学习的输入到价值的输出转变,不断向企业注入发展的活力。

  三、从市场导向向社会责任主体导向转变

  机场从航空运输单元转向空港经济单元,从企业个体向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者转变。通过港城融合,以空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地方产业的特色与航空运输有机结合,地服分公司货运部,在该方面可谓“珠联璧合”,对接奶业与肉制品企业,搭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运价产品,推动地方产品向区外输出,从机场单方角度让利,但在地方经济角度则激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发挥出社会效益。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为基础和先导,从面对市场向引领地方经济发展转变,促进提质增效,扩大内需。

  四、从吞吐指标向中转指标转变

  吞吐量是衡量机场的重要指标,但是中转量则是衡量机场是不是枢纽的关键,在机场区域网络中,干线机场要作为枢纽机场起到联通支线,连接区域外的作用。中转量体现了机场的枢纽价值,同时通过中转实现远程航线的补充,增设旅客的自助中转服务。中转业务的重点在于要提供有效且可行的航班组合产品、机场需要强化中转的软件与硬件的水平,提供更开放的地面服务保障、各航空公司构建合适的价格体系,而机场作为平台,需要协调各航司的利益链条、信息对接、客座率匹配等事项。尤其是在票据、单据上,跨航空公司的单据、票据往往无法实现通单,而单据的转换还是协调信息匹配,机场作为衔接者往往无法承担数据对接的作用。从信息化变革上,机场打造对接各航空公司的数据平台,从软件实力上推动中转服务的效率,提升换单时效,打通航司间信息不匹配的隔阂。目前地服分公司客货运中转并举,货运已在同航空公司下实现通单中转货运运输,地面保障实现“一票到底”;客运贯彻集团公司“经呼飞”中转品牌,打造“六免、无优、双享”的中转服务,积极推动客、货运中转共同发展,为各地人员资源打通便捷的输出渠道。

  五、从单一经济主体向多资源整合转变

  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是机场核心业务,而一座空港其背后是市内交通、住宿、旅游、信息、企业、土地供应等等资源的融合,以空港为核心,辐射周边聚集依赖航空业的产业,整合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配套产业、商务和居住。实现双向促进的效果,一是促进空港自身业务量的提升,二是推动周边配到产业的提升,作为资源整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其多资源整合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完善的地面交通配套,信息平台的支撑,机场与市内交通通达的枢纽换成,旅客在机场便可查询到便捷实惠的住宿、旅游信息,地方周边产业与航空货运搭建合作机制,形成两地资源互通有无。如果机场建设时对未来诱增量的预判低估,导致飞速发展时受硬件能力限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的整合,导致本身依赖于航空的产业因能力限制而转向其他渠道,对于空港经济是极大的损失。

  重视科技发展,鼓励创新驱动,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区域资源,在软性变革中,促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大力推进航空业发展,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形成高效、绿色、经济的空港体系。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