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呼和浩特机场:立足小创新 解决大问题



2017-04-01   作者:徐东伟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3月31日,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跑道上,前来查看跑道道面修补情况的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总经理郭涌对正在施工的员工老王说:“这次修补的效率怎么样?”“郭总,和以前相比,有了道面应急抢修车,工作效率提上来了,以前修一次道面,至少90分钟,现在这抢修车把设备、工具、材料、移动电源、气源等都集合起来,减少了收集各种工具的繁琐工作,使我们能够把修补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显著提升了机场场道应急保障能力”老王笑着说道。

  道面应急抢修车就是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积极推行员工创新的“小成果”之一。近几年,随着运输生产的日益增加,呼和浩特机场员工接近千人,人员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复杂。在面对日复一日的循环工作中,很多员工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作风,缺乏工作热情。在工作中面对问题时也往往固步自封,不求变革。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员工共治共享的发展目标,成为摆在机场公司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机构和制度齐建设

  2015年起,呼和浩特机场公司为做好员工创新工作,落实龙头机场责任,成立了员工创新项目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员工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从常设机构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创新工作。

  受到机场公司创新政策的启发,一线员工开始转变思路,从困扰保障工作多年的问题出发,勤于动脑,勇于动手,制作了“特种车辆防撞系统”、“道面应急抢修车”等一系列解决生产工作瓶颈的硬件设备,也涌现出“人员配置分析管理工具”、“驱鸟设备有效性研究”等管理类和研究类的创新项目,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在机场公司创新扶持政策支持下,一些在原来敢想不敢做,或者没有条件做的创新想法得以落地,也使得一线安全保障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机场公司创新扶持政策催生的不仅是一系列创新成果,更推动了创新思维在工作上的固化。以前,员工习惯性的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作业方式下日复一日的劳作,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仅是“克服”。如今,能否通过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式、创新的工具来解决面临的难题,已逐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机场公司创新扶持政策激发一线员工勤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了基层团队活力。

  小创新 大成绩

  2016年,在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创新政策的激励下,各单位申报创新项目近40余项,最终通过立项评审及验收的项目共计27项,审核完成并落地实施25项,共计使用孵化基金47万元左右,员工的创新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这些“小创新”,覆盖了机场公司各个业务领域。比如有提升和改善安全状况的“特种车辆防撞系统”;有提升服务、改善旅客体验的 “航班延误大批量行李回流应急显示系统”;有提升工作效率的“道面应急抢修车”;还有提高管理水平的 “人员配置分析管理工具”等。别看这些项目小,但功能效果可不小。比如“应急物资优化创新项目”,把笨重的医疗急救箱进行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形成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急救包,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再比如 “公共区生活热水系统温控自动化改造”项目,基本解决机场宾馆多年放不出热水的问题了,既方便了旅客,也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新部署打开新局面

  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提倡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创新深入基层,创新文化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逐渐转化为机场公司全体员工的内在动力。在2017年3月的创新大会上,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对道面应急抢修车等16个创新项目颁了奖,对导航设备电路板锂电池更换方法的改进等8个创新项目进行了通报表扬。总经理郭涌提出,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将在2017年继续完善创新机制,逐步加强项目保护,重点推进项目落地,切实加强成果推广应用,创建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员工创新文化氛围,持续培养员工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员工自主管理的新突破。

  根据2017年员工创新工作安排,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将制定“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价-项目结题(验收后评价)”的全链条管理机制,修订机场公司《员工创新管理办法》,出台机场公司专利管理办法;继续深耕小项目,保持低门槛,从政策平台和资金扶持方面予以支持,引导员工广泛参与,实现员工创新、企业增效,企业反哺员工的双赢局面;加强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完善成果推广机制,通过跨界合作、资源共享、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扩大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届时,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将真正做到以员工创新引领新发展,从而实现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在营造员工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实现企业员工共治共享的发展道路上,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变革承诺,努力搭建员工成长发展平台,为实现集团公司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