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品牌 >> 正文

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创新研发助推特车培训



2017-05-12   作者:王彩军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作出“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指示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抓安全隐患排查,不留死角盲区;2017年,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多次在安全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严实并重治理航空安全,“严字开局、严字当头、实处着力、实处托底”,在“严”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靠前“作战”的一线班组,在保持安全稳定态势,牢抓隐患“零容忍”上,是生产保障的主力军,作用重要;作为为班组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地服分公司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同样肩担重任,使命重大。此外,李冬凉创新工作室还为内蒙古民航特种车辆培训学院提供了教学资源和硬件支持,为民航特车培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冬凉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是以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培训服务为主要功能,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开展创新工作。工作室本着“技术创新促安全、科技创新促发展、管理创新促提升”的理念,推广普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工作室目前共有12名成员,大部分来自于生产保障一线班组员工,在车辆维保、业务培训、节能减排方面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为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地服分公司班组与“李冬凉创新工作室”相结合,形成班组发现隐患问题,工作室解决问题,班组将解决方案进行应用实践的链条式模式。截至目前,“李冬凉创新工作室”为班组提供的技术创新就有十余项,通过技术创新改造,班组在实际保障中切实有效的规避了安全隐患,大大提升了安全运行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公司的节能降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助推了公司品质化发展。

  小创新解决安全大问题

  班组在日常隐患排查中,发现有一些易发生、常发生的安全隐患,单向从人员的操作管理上难以把控,对隐患的“暗疾”难以“根治”,李冬凉创新工作室从技术改造设施设备的角度出发,有效解决了安全隐患的“大问题”。

  在行李牵引车行驶过程中,一线班组发现牵引车与拖斗连接销处存在挂接不牢的问题,一旦发生脱钩,拖斗极有可能会与航空器或现场保障人员发生碰撞。为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李冬凉创新工作室设计并延长了控制连接销的压把,简单的设计起到了大的作用,如果连接销处连接不到位,延长压把致使驾驶员无法正常进行挂挡行驶操作,从根本上消除了拖斗脱钩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该压把上设置警示图案,从视觉上提示驾驶员。该压把的材料成本只需要4块钱,但“小设计、小成本”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了拖斗与行李牵引车脱钩的安全隐患。

  班组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行李牵引车的尾灯组在车辆的下方,当行李牵引车拉运拖斗后,满载的拖斗会挡住车辆的尾灯组,导致车辆在转弯或刹车过程中,后车无法观察并预判前车的行驶动向,容易造成地面交通事故。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对车辆灯组进行了改造,将车辆尾灯组上移至车顶位置,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

  在操作CRJ900机型时,由于发动机整流罩底部与传送带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仅有65至75CM,当监装人员对大件行李、货物、邮件进行装机时,存在剐蹭该机型发动机的安全风险。为有效防控该风险,李冬凉创新工作室设计了安装在传送带车上的限高装置,凡是不能通过限高装置的超大行李、货物、邮件,需重新调整传送方向后装机或者由人工进行搬运,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超大尺寸的物品在装机过程中剐蹭CRJ900机型发动机的风险。

  技术创新解决人力资源大问题

  在生产保障旺季或者航班高峰期,保障任务重、人员紧张成为突出问题,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创新制作了大托盘支架、轮胎安装压力机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缓解生产保障压力,同时在人员安全方面也得到了保障。

  在行李牵引车钩挂大托盘时,以往都需要两个人操作,一名驾驶行李牵引车,一名操作托盘支架进行对接,经过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小组人员讨论试验,在宽体机保障时使用的大拖盘连接杆下方安装可自动收回支架,行李牵引车向前行驶后支架可自动弹回,将原本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减少到仅需一名行李牵引车司机便可以安全、顺利完成,消除了连接过程中大拖盘移动造成人员受伤的安全隐患,减少司机上下车次数,提高了宽体机操作保障效率。

  在维修车辆、拖斗轮胎时,拆卸安装轮胎全靠人工用大锤等工具来完成,特别容易损坏轮毂,操作时间长,需要几个小时,同时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经过李冬凉创新工作室研究讨论,制作了轮胎安装压力机,用槽钢焊接而成,由底座、槽钢支架、固定顶盖、螺丝孔导向销盘、千斤顶五部分组成。此项创新有效的缩短了维修时间,装卸轮胎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创新研发解决特车培训的大问题

  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航班架次逐年增加,安全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特种车辆培训方面,不能在实际的保障中进行培训训练,容易发生剐蹭碰撞,造成航空不安全事件,所以只能对着一面标有刻度的白墙进行客梯车、升降平台车对接舱门培训,通过一个可移动三角架进行牵引车的训练,在视觉上和角度把握上与实际保障差距较大,对培训驾驶员的进度上非常缓慢,同时给实际保障安全也带来一定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作室从实际出发,以A320标准拖把长度为基础,以飞机原理为原型,自行设计制造了特种车辆训练用的第一代可移动航空模拟器。该模拟器总长15米,翼展10米,高度6米,重量约16吨,内部客舱安装了水平测量仪,可以检测牵引的稳定性,是目前国内民航系统最大的完全手工制造的可移动航空模拟器。该航空模拟器可开展牵引车、客梯车、平台车、传送带车等多种车辆的培训,有效解决特种车辆驾驶员培训考核的各种复杂问题,同时也填补了民航特车培训专业设备的空白。

  2014年9月首届中国民航航空器地面设备大赛在呼和浩特机场举行,为了满足比赛需要,工作室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出了第二代航空模拟舱,主要用于客梯车、平台车等车型对接的实操练习。两台航空器为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特车培训和考核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硬件支撑,此外,模拟器还满足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空防演练等需要。

  2016年年底,在总结改进前两台模拟器的基础上,“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完成了第三代多功能可移动模拟航空器模型。模拟器生产出来后机身整体可升降高度,可满足驾驶员对不同机型高度的客梯车、牵引车、传送带车等约13种车型对接训练。模拟器还可自动开关客、货舱门,前起落架可调整垂直和倾斜角度,安装了45度报警装置,驾驶员在推拖不同前起落架角度机型的航空器转弯时,注意前轮胎承重变化,能够在牵引车推拉航空器中警示保护航空器作用。地服分公司目前已与合作厂家达成协议,实现了专利技术市场化的转换,并进一步推广,为各机场特车培训提供硬件支持,促进民航特车专业培训工作向前发展。

  “航空安全落地在班组,安全管理重心在班组”,一线班组责无旁贷,使命重大,怎样让主力军发挥作用,稳步前行,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同样使命艰巨。李冬凉创新工作室不断深挖潜力,开拓思路,以技术促安全、促提升,为班组给好力、给足力,紧紧围绕班组安全生产,发挥工作室创新研发主要功能,扩大创新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服务于生产保障,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物力,助力班组迈步向前,取得更多更突出的贡献。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