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空港观察:从浦东跑道侵入事件展望中国空管能力



2018-11-14   作者:  来源:网易航空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1月13日上午,浦东机场发生“跑道侵入”事件,上海飞往底特律的达美航空DL582号航班紧急中断起飞。网传的飞行数据表明紧急中断时的速度约为220公里/小时,机场因此出动消防车予以降温。这架空中客车A350客机也因此占据了跑道,导致浦东机场多个航班延误。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目前有平行的四条跑道,分别位于机场东西两侧。在东侧的两条跑道中,位于外侧的“四号跑道”一般用来降落,位于内侧的“二号跑道(34L/16R)”则用来起飞。据悉,“侵入跑道”的日航的JL873号航班今天在外侧的四号跑道落地后,需要沿R6滑行道穿越二号跑道并滑向航站楼,穿越时DL582航班正沿二号跑道起飞,因此造成“跑道侵入”事故。

  查图发现R6滑行道位于二号跑道的最北端,因此理论上说达美班机正常起飞也不会有危险。但因为达美飞行员平视时并不能确认日航的位置,也没有接到跑道尽头将有飞机穿越的通知,因此这仍然是一起“跑道侵入”事故。

  本次跑道入侵事件示意

  制图:拉上窗帘

  目前还不清楚事故的原因是日航班机未听从指挥,还是航空管制员指挥失误所致,或者达美客机未按规定擅自起飞(这种可能性较小)。但此事件的性质相当严重,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就是因为“跑道侵入”造成的,两架飞机相撞造成583人遇难。国内有些飞行员反应说浦东机场的航空管制员经常语速太快,而且有时候会“不耐烦”,所以“沟通失误”也许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

  日航波音787客机资料图

  摄影:拉上窗帘

  因为飞机速度高,飞行员视野有限,全球民航都采用“航空管制员引导”的方式起降。飞机从推出起飞到降落滑行的一切路线必须听从空管员的指挥。这种方式虽然麻烦,但近百年来也被证实是安全与效率之间最好的平衡。然而这种方式对空管员要求极高,一旦因为精力不集中犯下错误,后果往往很严重。2002年7月1日,瑞士空管员因工作失误,造成俄罗斯一架客机与DHL快递的一架货机在德国上空相撞,导致71人死亡。

  同样在上海,2016年10月11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因空管员疏忽,一架A320客机在起飞时遭遇一架进入跑道的A330客机。A320客机紧急拉杆,在距A330客机仅有十几米的上方擦身而去,险些大祸。调查认定此事原因系“管制员遗忘飞机状态”,上海虹桥机场塔台的所有领导因此被“悉数就地免职”。

  2016年的 “虹桥跑道侵入”事件比较幸运的是闯入的A330客机在距离跑道尽头不远处,而将要起飞的A320客机不需要到那个地方就能升空。但此次“浦东跑道侵入”准备起飞的是一架A350型远程客机,加上十几个小时的航程装载了很多燃油,需要相当长的跑道才能起飞。如果因为受到干扰减速导致不能飞越日航班机的话,后果将十分严重。

  无论跑道有多长,对于飞行员来讲,加速滑跑之后,突然有东西出现在跑道视线内,在心理和技术上都是极其可怕的事情。2016年那次,副驾驶就下意识地执行了“减速”操作,幸亏机长及时纠正——每架客机在起飞时都会根据载重和跑道长度等数据计算出本次的“起飞决断速度”(V1),超过这个速度意味着中断起飞将会冲出跑道。本次达美客机可以安全地停下来,理论上讲还没有超过决断速度(所以网传的“头都抬起来了”应该是夸张的说法)。但如果是新手在V1后中断的话,则此次必然相撞无疑。

  浦东和虹桥机场都是世界级的大型机场,浦东机场更是以每年7000万的客流排名世界第九。对于航空管制员来说,处理航班的工作量非常繁忙。2016年的虹桥的事情发生后,很多飞友感觉航空管制的间隙拉大了,延误情况变得严重。今年以来,在跑道边观察飞机起飞的爱好者们反馈说中国的“拉间隔”现象有所减少,航班正点率也一路走高。发生在今天的“浦东跑道侵入”事故,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空中管制的效率,也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当机场变大,当跑道与滑行道变得交叉,空管员的能力也需要及时跟上。在美俄等国家,飞机穿越跑道是很常见的事情。北京首都机场以前也允许航空器滑行穿越跑道,但却往往要让飞机等上半个多小时,后来不得不采取了“绕跑道”的笨办法。

  悉尼机场卫星地图

  悉尼机场可以使用“交叉跑道”让飞机交替起飞,美国旧金山机场可以执行高密度的“平行进近”,印度孟买则创下了“单跑道每天1000架次”的空管奇迹。中国的民航目前正高速发展,航空安全不能建立在牺牲效益的基础之上。因此只有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包括英语口语在内的基础能力,向西方多学习管理经验,才能从“软实力”上支撑起民航的安全发展。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