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李小鹏专访:“十三五”交通运输如何融合发展



2017-03-06   作者:赵文君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李小鹏专访:“十三五”交通运输如何融合发展

  资料图: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翟子赫

  近日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交通领域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哪些?如何让群众出行更便利、运输衔接更顺畅、物流运输成本更集约?记者6日专访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基本形成

  “近五年来交通运输领域最突出的变化是‘融合’”。李小鹏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用。

  李小鹏说,交通领域新旧业态的融合是老百姓感受最深刻的。例如铁路、公路的互联网售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全国联网,城市交通一卡通的跨地区使用,快递业的高速发展,网约车的规范管理、共享单车的兴起等。“内畅外联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他说。

  李小鹏表示,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机场、邮政站所等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此外,还支持建设了一批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开放式、立体化综合客运枢纽,以及具备多式联运、干支衔接等功能的货运枢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建成。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铁2.2万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46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

  李小鹏说,“十三五”时期仍然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扩大规模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成网、优化结构的关键时期。

  据交通运输部预计,“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高速铁路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将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将基本建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将全部通硬化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将增长一倍。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基本形成。

  让群众出行更便利

  李小鹏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出行需求不断升级,跨区域、跨方式出行日益增多。群众对出行“零距离”换乘和“门到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出行更便捷,选择性更强?

  “比如空铁联运,北京的市民可以从北京乘坐高铁或大巴到天津机场乘飞机,老百姓上班通勤、旅游探亲的交通换乘越来越方便。”李小鹏说,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出行、零距离换乘,大大提升了公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可选择性。“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空铁、公铁、空巴等旅客联程服务模式。

  李小鹏说,促进联程联运发展,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综合枢纽衔接是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铁路、民航要承担更多中长途客运量,公路客运逐步从中长途转向中短途,转向对铁路、民航的接驳运输以及城乡客运等方面,使运输结构更合理。

  “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其组合效率将大幅提高,为提高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撑。”李小鹏说,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在多方面积极因素推动下,各种运输方式将加快从竞争、独立发展转向融合、协同发展。

  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

  “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优化交通运输服务结构,为降本增效提供支撑。”李小鹏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保持我国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2016年,我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49个、收费里程6119公里。通过推进甩挂运输、落实鲜活农产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政策、减轻航运企业负担等措施,公路、水路累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约365亿元。

  李小鹏指出,要促进大宗货物运输从公路向成本更低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合理回归,提升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转运效率和运输链综合效率。以更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更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这是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最大潜力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将各展其长,基本形成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格局,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李小鹏说。

  李小鹏表示,下一步将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重点抓好五方面的工作:深化交通物流关键领域的改革、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通交通物流信息“孤岛”、鼓励发展“互联网+”交通物流新业态。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