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兰州机场:岁月变迁话发展



2017-07-06   作者:张立生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当一张张早已尘封泛黄的老照片还原了昔日的色彩,仿佛抹拭了岁月的痕迹,穿越了流逝的光阴……回首,让时间找回曾经的记忆,驻足,信步而观历史的变迁。

  解放前的兰州(东岗)机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欧亚航空公司在开辟航线的同时,几经勘察,选定了在兰州市区东约1.7公里处的拱星墩墓地开辟机场。当时,当地墓主迷信风水,群起反对,曾有:“穷人怕的保甲长,死人怕修飞机场”的歌谣。机场建设多次受到干扰,地方当局费尽力气终于1932年2月才在该地开始修建,同年5月建成。建成的东岗机场跑道系东西方向,沙石道面,长1580米,宽30米。因系仓促修成,跑道基本没有碾压,平整度也差,质量不好,通航后每逢雨季,跑道就出现水洼、陷坑、泥泞,严重危及飞行安全。同时机场内基本上没有进行场站建设,电务、机务使用房屋及油库均由欧亚航空公司自建土木结构平房;在兰州市内租用民房设置办事处办理客货邮业务;没有候机室,通信几乎无设备,保障能力极低。上海—南京—西安航线延伸到兰州,甘肃省开始有了民用航空业。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兰州逐步变成一个大型的战略空军基地和军事要塞,为便于苏联援华物资装备的存储和运送,建有机场群、飞机装配厂、航空教导队、油库、还有大型仓库;还依托群山环绕的地理优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既要保证各种物资快速机动运输,而且又要防备日本人的进攻,对支撑抗战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座大后方的古城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侦察与反侦察,偷袭与反偷袭的战斗每天都在兰州上空,在日本侵略者和中苏官兵之间惊心动魄地上演。当年中苏双方为抗战需要,在兰州市周边修建好几个机场,其中,中川机场现在还在作为兰州市的民航机场使用。在中苏联合抗战期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军事物资时,有一个机场群,东面有东古城机场,西面有西固城机场,南面有叶家苹机场,北面有中川机场。而处于中心位置的东郊机场是接收苏联援华飞机的核心机场,这里有飞机的组装厂、修理厂,还有飞行员的培训基地,东郊机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什么要修建这么多机场?一是当时中国要在短时间内接收那么多的苏联援华飞机,需要有备降机场以确保安全;二是接收的这些飞机既然要在兰州存放,就需要适当疏散机场防敌偷袭;三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也驻扎在兰州,要负责保卫空防安全,他们也需要保障基地。日本人破坏西北国际交通线的意图一直没有停止,进行了大规模不间断战略轰炸。双方曾多次在兰州上空发生激战。仅1939年2月22日和23日(农历的春节期间),日本人组织数百架飞机,分批次对兰州黄河铁桥、东郊机场、居民区、苏联驻兰州的军事外交机构进行了有目标、有重点的战略轰炸。面对轰炸,中苏空军及时组织飞机进行空中拦截、空中搏斗,一共打下日本飞机18架,确保了西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当年兰州空战立功飞行员名单的一份影印文件,上面一共表彰25人,其中苏军飞行员13人,中国空军12人。这份档案资料,就是当年中苏两国空军并肩作战、抗击法西斯的鲜活证明。中苏两国空军在兰州空战中用的作战飞机是E-15,同日本空袭兰州的飞机96式轰炸机和意大利制飞亚特BR-20重型轰炸机相比,性能不如日军,从速度、火力上讲都处于劣势。中苏空军是依靠情报站和空战战术等措施以劣胜优,打败的日军飞机。中国当时著名的空战英雄高志航,就是在率队从兰州接装苏联飞机去前线的途中,被日军掌握了航空队飞行时间情报,遭遇空袭而牺牲。

  兰州空战有功人员名单

  1932年到1949年,甘肃省的民用航线是东起陕西西安、西讫新疆哈密这一段,全长实际只有1500多公里,开辟航站的也只有兰州、酒泉及武威(设站后不久撤销)。到1949年下半年,航线已完全处于停顿状态。

  解放前的兰州机场德国容克-52型飞机

  解放后的兰州(东岗)机场

  1949年8月以后,兰州刚刚解放,市政府就决定对东岗机场进行了一次包括飞行区、跑道的整修。当时建成了收报台、中心发射台、定向台、汽车库等基础设施及招待所、食堂、候机室、职工宿舍等服务和后勤保障设施,以后又新增了收讯机、发射机、定向机、发电机、汽油加温机、汽油罐、地面电源补助车、地面交通车等设备,使兰州东岗机场改变了破旧不堪的局面。11月即保证了中苏民航兰州-西安-北京航线的顺利通航。当时彭总的专机就长期停在兰州机场,保障可以随时起降。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关于建立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于1950年7月1日成立了“中苏民航”,在兰州、酒泉设立了两个航空站,7月11日正式通航。中苏民航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共拥有苏制里-2型飞机14架,1951年增至16架,1952年更是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伊尔12机型执行航班,它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都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是最先进的苏联民航模式。直到1955年1月1日,以社会主义合作原则为基础的中苏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正式移交给中国政府。

  五六十年代,凡来过西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都曾经在兰州(东岗)机场起降,如周恩来、朱德、陈毅、胡志民等等。后来,由于兰州(东岗)机场没有夜航设备,只能在白天起降中、小型飞机,大大制约了兰州民航运输的使用和发展。兰州市当局决心选择适当场址,及早另建新机场。直到1970年兰州中川机场启用,东岗机场才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今天,兰州东岗机场作为运输、通用航空生产基地虽已关闭。但它却转民航甘肃省管理局、西北航甘肃公司、中航油甘肃分公司的生活基地。各单位先后建起了7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和相配套的娱乐、餐饮、宾馆等服务设施,环境也得到美化,成为功能比较齐全的生活区之一。

  五、六十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

  运-5运输机,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多用途单发双翼运输机,按照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2飞机,于1957年12月23日在中国仿制成功,曾名“丰收二号”。运五飞机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飞机,主要型别有货运型、客运型、农业型、跳伞和空中支援型、救护型等。做为民用,运五的有效载重只有1.5吨,运十几个人。

  运五是原型是前苏联的安-2,1946年开始设计,1947年8月31日首次试飞,1948年10月交付使用。该机在前苏联国内和国外已经生产了一万八千多架。

  运五运输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尽管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堪称中国航空史上最成功的飞机,一共生产了一千多架……仅仅在中国就交付了一千多架飞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们来看看波音与空客的数据。空客A300系列飞机一共交付了816架飞机,在世界范围内;波音B757一共交付了1049架飞机,在全球范围内;波音B767一共交付了1084架飞机,在全球范围内……单从数据上看,我们应该能够想象得到“运五”运输机在中国的火爆程度。有一位老民航形象地概括出了“运五”当时的主角地位:除了高原地区,哪里都有它的身影。基本上见过飞机的人,都见过它。

  运五运输机的定位:很长时间内的运输主角,中国人第一个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并且最为成功的一架飞机。千言万语一句话,“运五飞机,一架争气的,有故事的好飞机”,你值得拥有。

  兰州机场在中川机场建成以前,整个六十年代,运五是主力运输机种。直到1970年搬迁中川机场以后,兰州机场仍然保留一个第八飞行大队,清一色的运五机型。

  运五飞机

  七十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

  中川机场大规模建设曾历经数次。最早开始于1959年4月,兰州中川机场工程开工,地点为位于兰州市以北七十余公里秦王川盆地中部的西岔乡中川村,所以命名为“中川机场”,交通部批复要求投资控制在3800万之内。1961年下半年,时逢国家经济遭遇困难,紧缩基建战线,工程建设刚刚铺开不久被迫下马,截止兰州新区开发前仍然能看到当时的建设遗迹。转眼时间到了1968年,结合国家“三线建设”,周恩来总理于1月29日批准,决定恢复建设中川机场。由于担心中苏之间爆发核战争,特别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即俗称的“山、散、洞”原则,1968年7月,经民航局邝任农局长和空军后勤部段世楷副部长实地查看后,建议将机场场址西移至8公里外处马家山,而机场命字仍然沿用过去“中川机场”的命名。

  七十年代兰州中川机场停机坪

  七十年代初,兰州中川机场建成只有5条航线,两条通往北京,一条通往上海,一条通往乌鲁木齐。最短的一条航线是兰州至西宁,空中飞行时间不过20分钟。主力机型是前苏制伊尔-14飞机。1970年7月26日中川机场首航成功,降落的第一架飞机便为伊尔-14。

  70年代兰州中川机场的停机坪摄影:张胜平

  七十年代兰州中川机场主要使用的客机——伊尔-14

  1955年,我国从苏联陆续引进49架伊尔-14,,此飞机有大约二三十个座位,飞行性能良好,还曾作为国家领导人专机,为民航运输做出过重大贡献,60-70年代国内航线的主力机型,该机从1986年开始至1988年全部退役。有意思的是,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伊尔-14型4202号飞机是国家一级文物,在1957年3月19日到1958年9月10日之间,毛主席乘坐过23次,是他生平乘坐次数最多的飞机。

  70年代兰州中川机场主要使用的苏制伊尔-14客机 摄影:张胜平

  七十年代兰州中川机场主要使用的客机——安-24

  安-24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44座中、短程双发涡轮螺桨运输机,1958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60年4月首次试飞,1963年9月进入航线使用,1978年停产。到1976年共生产约1,100架,交付给苏联民航700多架,向12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出口130架。中国从前苏联订购40架安-24用于民用飞行。安-24型飞机在中国的仿制型称为运-7(Y-7)。1966年设计,1970年首飞。

  安—24飞机

  七十年代兰州中川机场主要使用的客机——伊尔-18

  我国从1959年开始引进了一批伊尔-18客运型运输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伊尔-18型B-232号飞机和另外2架一起,执行运送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赴多国访问并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任务,途中跨越亚、欧、非三大洲,航线单程约12000余千米,仅海上航线就长达4000余千米,途经14个国家和地区的领空。机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边试航边执行任务,创造了阶段性远航纪录,圆满完成了任务。1967年7月21日,毛主席乘坐B-232号伊尔-18型飞机,从汉口起飞,降落于上海虹桥机场,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次乘坐伊尔-18型飞机,也是最后一次乘坐飞机。如今,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B-232号伊尔-18型毛泽东主席专机为镇馆之宝。可以说伊尔-18见证并实践了中国航空运输与外交的发展,在很多历史瞬间都有伊尔-18的身影, 1959年引进到1988年退役,伊尔-18是民航历史上最有人气的飞机,凭借伊尔-18周总理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凭借伊尔-18中国民航实现了中远程飞行,凭借伊尔-18中国民航开辟了世界屋脊的航线,有一部电影《208号专机》就是讲诉他的故事。

  原周恩来总理乘坐的苏制伊尔18专机,80年代为兰州中川机场主要客机之一

  摄影:张胜平

  八、九十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

  由于黄土湿陷、地表水渗漏、冻胀和超载使用,跑道产生严重病害,出现大面积沉陷和裂缝。从1970年至1995年25年间,民航总局和省政府共同拨款,先后对中川机场跑道进行过5次大修。到后来,所有的手术,都成了一时的应急,黄土湿陷问题仍不能彻底根除。到1997年,跑道道面龟裂、板块松动和软弱带面积达到跑道的60%以上,飞机起降时严重颠簸。1993年,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只有39万人次,1995年跃至50万人次,1996年已达到65万人次,并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带病运行的中川机场,已难以经受如此巨大的挑战。将兰州中川机场扩建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航空港,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80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航站区

  摄影:张胜平

  80年代的兰州中川机场候机楼

  摄影:张胜平

  兰州中川机场T1航站楼

  1994年9月30日,国家计委批复兰州中川机场扩建工程立项。这应该是兰州中川机场第三次大规模建设。在原有航站楼东侧建设新的航站楼(即T1)及跑道、滑行道。1996年9月,扩建工程获国务院批准。1997年6月15日,总投资超过13亿元的中川机场扩建工程在旧跑道东侧奠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出席并宣布中川机场扩建工程开工。

  T1航站楼地基奠基典礼 摄影:张胜平

  T1航站楼候机室建设 摄影:张胜平

  新飞行区按4D级标准建设,可满足空客、波音系列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新航站区设计标准可满足年260万人次、高峰小时1300人次的吞吐量。建设质量精益求精,仅候机楼的装修材料,就集合了许多国家的精品:内壁是德国的,吊顶是荷兰的,屋顶是澳大利亚的。1998年10月1 日,飞行区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到2001年工程全部完成,一个脱胎换骨,新鲜出炉的机场诞生了。3600米长的跑道,与之平行相伴的滑行道,垂直与两者之间的4条联络道,11个机位的站坪,5个机位的停机坪;均匀细密的纯手工道面拉槽,规整平滑的板块切缝;一道道标志线,一行行导航灯,中川机场新飞行区横平竖直,坦坦荡荡。候机楼时尚大方的V字造型,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以及飘然而至的进站通道,曲径通幽的登机廊桥,中川机场航站区青春亮丽,魅力四射。

  兰州中川机场T1航站楼

  1986年兰州中川机场引进的第一架146型飞机

  1986年9月,甘肃公司引进了3架英制bae-146飞机,结束了甘肃没有喷气式飞机的历史,后来和苏制图-154飞机一起,组成了甘肃民航运输的主力机型。英制bae-154型飞机的引进的典型意义是,改变了甘肃省民航长年只有螺旋桨式和单一苏制飞机而没有喷气式飞机的历史,从而进入了螺旋桨式和喷气式飞机共用的时间。

  1986年兰州中川机场引进的第一架BAe-146-100型飞机

  摄影:张胜平

  1998年西北航空公司引进首架空中客车A-320型飞机

  1998年11月25日下午4时30分,一架编号为2375的“空中客车”A320飞机从中川机场正点起飞,达到4800米高空后,以每小时250公里的低速飞行,在兰州市区上空盘旋了一周后,下午5时,正点降落在中川机场。中央在甘及省、市2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是这次特殊航班上的特殊乘客。这架飞机是西北航甘肃公司引进的首架“空中客车”;这次特殊航班是“空中客车”在中川机场的首次起飞。而这一切,都缘于一个多月以前竣工的中川机场新跑道。“空中客车”的光临,宣告甘肃民航没有大型飞机的历史至此结束,从此,大型飞机如约而至,各家航空公司也闻风而动,纷纷调整兰州航线的机型。空客300来了,空客310来了,波音757来了,波音767来了……

  1998年11月-第一架空客A320飞机加盟原西北航甘肃公司

  摄影:张胜平

  兰州机场T2航站楼

  兰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项目。机场T2航站楼是二期扩建的核心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投资14.88亿元,于2010年12月27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2011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全体建设人员克服了施工技术难点多、不停航施工压力大,与兰州-中川城际铁路交叉作业面多等困难。通过统筹部署、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建设任务。2015年1月17日通过竣工验收。1月26日顺利通过行业验收,2月4日正式转场启用。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2航站楼取意“金水龙源”。从空中俯瞰,恰似黄河岸边展翅的大雁,流动、时尚、气派。T2航站楼总面积6.1万平方米,采用两层(局部3层)的T型指廊式构型,指廊设置6个D类机位和3个C类机位,安装12个旅客登机口、30个值机柜台、9部旅客登机廊桥。航站楼前与城际铁路综合交通衔接,包括铁路、长途汽车站及航站区地下车库的综合换乘等立体交通空间。同时,T2航站楼还建成了自助值机、自助登机、自助行李系统等“三自”智能化系统,大大提升了机场信息化、现代化运营水平。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2与原来的T1航站楼联合运行,使兰州中川机场的候机楼面积增加到9万平方米,大大缓解了机场运营空间不足的压力。

  现代大气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摄影:张胜平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摄影:赵进

  按兰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设计目标,每年可起降飞机8.9万架次,高峰每小时起降飞机36架次,高峰每小时旅客吞吐量4600人次,扩建后飞行区指标为4D,兼顾E类飞机的使用。设计机型选用A320、A330等系列机型。设计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

  兰州机场发展势头迅猛,到2016年旅客吞吐量即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对此,甘肃省机场集团已经启动了建设T3航站楼的规划,进一步拓展机场运营空间。

  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顺利完工必将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到积极的作用。建成后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成为一座建筑风格新颖、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整体环境优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花园式航空港。同时也是兰州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动机,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机场所在区域和更广泛地区内,将形成与空运相关的密集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兰州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必将为我省的经济腾飞发挥巨大作用。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兰州机场T3航站楼

  历史上,兰州承东启西、座中六联,是古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主阵地”;而今,兰州市汇集了全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是集公路、铁路、航空、邮政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大枢纽,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在交通上占据着绝佳的优势。

  按照“急事特办、超常规不超程序、平行交叉开展工作”要求,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将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投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是甘肃民航发展史上迎来的最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这是继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后,甘肃民航发展史上迎来的又一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未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被打造成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经过两年多来的反复论证、努力争取,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项目已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近期规划目标:2025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飞行区等级4E,跑道2条,航站楼面积34.3万平方米,站坪机位数69个,配套建设T3综合交通枢纽。远期规划目标:2045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跑道4条,航站楼面积约58.7万平方米,站坪机位数119个。近期规划需要在现跑道东侧2030米处新建一条4000米远距跑道,在东航站区新建约34万平方米T3航站楼,在T3航站楼南侧建设5万平方米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等生产辅助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30亿元。

  T3航站楼效果图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