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航空乘客信息泄露咋那么容易?



2016-02-01   作者:刘高  来源:新京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只是明确了大致原则,工信部的规定则内容有限。

  据媒体报道,1月29日,有网络大V发微博称,收到短信说自己订的航班取消了,他意识到是骗子,但还是打了短信里的热线,报了航班号后对方立刻说出了他的身份证号。随后,涉事航空公司官方微博回应称,因旅客购票渠道较广,无从获知“400诈骗电话”如何获取到旅客信息。但网络大V回复说,他就是在该航空公司官方微信订的。

  其实,从技术角度说,该网络名人所遇到的骗子,手段并不高明,要不然他也不会“立即意识到是骗子”。但这事儿里面,很让人纳闷的是,在航空公司官微订的票,个人信息咋还那么容易泄露?

  有句话说:在互联网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裸奔。的确,随着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个人的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汇集起来,从而形成一幅个人的“画像”。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动例如购票、注册等,直接便包含了众多的个人信息。然则,裸奔终究是不行的,违背公序良俗不说,更重要的是,个人隐私、财产均面临巨大风险。

  在国家层面,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其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此外,工信部制定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但条文不多,内容有限。

  不少网友评论说自己也曾遭遇过类似经历,有的还“差点中招”。可见,类似的信息泄露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就事件本身层面说,航空公司方面恐怕不能以简单的一句“无从获知诈骗电话如何获取到旅客信息”而敷衍了事。据悉,国内很多航空公司使用的都是中国航信的订票系统,如何进一步改进技术,防止信息泄露,恐怕是必须着手考虑的事。

  进一步而言,在立法层面,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只是明确了大致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范。工信部的规定内容有限,层级不高。因此,制定一部关于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显得迫切而必要。春节之后即将迎来“两会”,因此还望代表们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