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选座费不合理?这可是航空公司收益转型方向!



2015-05-15   作者:苇子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海航日前在4个城市始发的国内航线上推出“至优座选”产品(需交“选座费”才能自由乘坐经济舱第一排与紧急出口排)遭到巨大社会争议,有旅客质疑航空公司变相涨价,亦有专家表示此产品有不合理甚至违法之处。

  海航日前在4个城市始发的国内航线上推出“至优座选”产品(需交“选座费”才能自由乘坐经济舱第一排与紧急出口排)遭到巨大社会争议,有旅客质疑航空公司变相涨价,亦有专家表示此产品有不合理甚至违法之处。而作为民航业业内人士,笔者认为,“选座费”不仅有政策支持———2014年初出台的《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拓展增值服务,逐步放开快登机、选座等创新类收费项目;从长远来看,更是国内航企创新利润增长的方向之一。

  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国内航空煤油价格也出现了大幅跳水,从2014年初每吨7000多元的高位到一度跌破4000元大关。低油价腾出的利润空间有多大?我们知道,过去几年,全球航空运输业盈利情况极为惨淡,IATA年年预测的行业利润率均不过2%-3%。此轮油价下跌使航企经营成本减少了16%左右,这还不算,由于燃油附加费“归零”,大大降低了乘机出行的总成本,故对“价格敏感”的自费客流市场形成了显著的拉升效应。尤其是在一些正与高铁拉锯竞争的中短程航线上,航空出行的成本劣势因此有所缓解。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航空客流吞吐量显著增长,在三四月的传统行业淡季中,整个市场“淡季不淡”。

  但从各航空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当前喜人的收益数字背后却仍呈现出“两个大于”的情况——— 即运力增幅大于利润增幅,而利润增幅又大于收入增幅。也就是说,利润的增长不是来自规模效益或经营品质的提升,而是源于“减支”。眼前的繁荣纯靠油价暴跌帮忙,而非行业经营水平有什么实质性提高。

  在这样的“繁荣”下,往往深伏着危机,各航于此应当都有相当深刻的历史教训了。从2006年到2010年,受益于油价下跌或人民币汇兑升值等因素影响,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也曾多次出现类似繁荣景象。而各航在利润暴增的风口上往往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增量,不是抓紧盈利模式的转型,而是加速扩大机队规模。但由于收益能力偏弱而产力规模扩张过度,很快即被报复性上涨的油价或人民币汇兑贬值打回了原形。历史教训说明,但凡有多少波峰,就会有多少波谷,且波谷持续的时间往往更漫长。

  所以在这一轮油价下跌所催生的市场繁荣中,各航似乎都有所长进,趁着利润飙升经营压力减小之机,尝试通过模式创新拓宽盈利渠道。如进一步降低销售代理费乃至“零佣金”,试水“选座费”等等。

  就目前国内经营环境看,航空公司在运输主业的金融运作和运营收益这两大板块上,很难拉出大的差距。利润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销售中的成本效率,二是服务中的增值水平。

  前者是做“减法”,从销售成本中抠出利润来--而且这块蛋糕还真不算小。在传统营销模式下,销售费用要占到航空公司经营收入的7%左右,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仅为收入总额2%-3%的利润比例。随着电商渠道和个人信息终端全面普及,传统代理营销链条的作用也正日益边缘化。近年欧美航空公司网络直销比例已大多超过六成,而国内除春秋航空等个别特例外,大多数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仅20%-30%,提升空间显而易见。所以航空公司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盯上销售代理费这块蛋糕也就不奇怪了。从去年夏起,各航即已多次下调销售代理费———2014年7月1日,国航将销售代理费自3%下调至2%;2015年2月1日,南航将销售代理费自2%下调为1%;而近期南航更是宣布将从2015年6月1日起实行新的“零佣金”政策。在航空公司的强势进逼下,代理销售市场即将迎来全面洗牌,很难再靠渠道垄断生存。

  而后者则是做“加法”,从附加服务中创造额外利润。附加服务收费历来是欧美航空公司,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此类航空公司的机票相对廉价,但一般只为旅客提供最基本的“点对点”位移,亦即仅卖一个“座位”。而其他服务则多属于收费项目:如优先选座、优先值机和登机、机票改签、托运行李、机上餐饮,等等。此外,一些航空公司还会通过为旅客提供租车、酒店预订、购买航空保险等中介服务而赚取佣金。考虑到航空运输业微薄的单客利润(如IATA预测的2014年单客利润仅为5.65美元,折合人民币仅约35元),因此这些增值服务所创造的利润占比其实相当可观。以低成本航空为例,欧洲瑞安航空和美国精神航空各约有20%的利润来自附加服务收费。传统全服务型航空公司的情况亦相似,尤其是美国的航空公司更偏爱收取附加服务费用--由于美国对机票征收7.5%的联邦税,所以各航空公司更倾向于压低机票价格,而大幅提升附加收费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如达美航空,每年所收行李托运费及改签费即已接近其年度利润。

  对中国这样一个收入层次和消费意向多元化的市场来说,将“座位”与“服务”分离开来销售,同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摇摆型”旅客。尤其是当前的政经大环境正在促使航空旅行加快从“奢侈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型。2014年初出台的《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鼓励拓展增值服务,逐步放开快登机、选座等创新类收费项目。故同年国航、海航随即试探性地在部分国际及国内航班上推出了付费选座服务。此次海航将四城市始发的国内航线纳入“付费选座”范畴,不过是将这一服务“常态化”而已。

  之所以遭到一边倒的社会舆论抨击,原因并不在于选座收费服务本身,而在于其机票价格体系并未理顺就草草收费。美欧的收费有长期的市场协调及共识基础,而海航、国航的做法则有操之过急之嫌。选座费没错,但海航被骂也没错。关于航企以增值服务扩大利润渠道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里集中展开分析。

  (作者系资深航空业人士)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