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公务机市场离春天还有多远



2014-04-13   作者:王钰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13年年底,中国公务机交付量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公务机市场已正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爆发式的增长将催生近万亿的市场规模。

  5年首现正增长

  “公务机市场的春天在哪里?”近日,在2014年通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上,这一话题成为来自业界各方热议的焦点。

  我国的公务机市场,从零到有,经过了十几年的市场培育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各路民营资本相继涌入。回顾公务机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金鹿公务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健在论坛发言时表示,自2003年以来,全球公务机的交付情况就陷入低迷,大型公务机的交付情况则更是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公务机市场一度降到历史低点。

  “2013年年底,全球范围内一共交付178架公务机,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开始迎来加速发展的爆发期,亚洲已经成为公务机的主要市场。” 焦健乐观地表示。

  对于我国公务机市场的广阔前景,来自业界的同仁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首都公务机副总工程师靳永发表示,2013年,由首都机场起降的国内公务机数量已经突破10000架次,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时仅为200-300架,每年由首都机场起降的公务机占到市场规模的70%左右,这足以说明市场发展的迅速。

  据新金融记者从论坛上获悉,2013年,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在低迷的经济状态下依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当年共购进70-80架、总价值25-30亿美元的公务飞机。中国目前现已拥有400多架公务机,价值12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务飞机市场之一。

  在公益救助、经济领域作业以及社会化的航空消费市场,公务机有着商业航班不可比拟的灵活性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所必备的交通出行工具,公务机出行也已不再是“奢侈”的象征。

  多名业界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未来的3-5年之内,我国大型公务机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借此也会带动一批中小型公务机企业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会催生一家大的企业诞生。

  “相比美国近2万架,巴西近3000架公务机的数量,我国400架的基数还很小。”从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廖学峰给出的数据来看,未来20年内,我国公务航空市场还将以平均15%的速度保持增长,到2033年中国将达到6000架、价值1万亿元人民币(6.2113, -0.0013, -0.02%)的市场规模,并促进6万个左右的高薪就业。

  多重制约因素

  然而,受国内增值税、关税、空管、机场时刻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购机成本、运营成本过高、基础设施滞后,公务机乃至整个通航产业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

  由于过去60多年来我国一贯的民航政策,低空空域始终未实现开放,我国公务机市场和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运输航空走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日渐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短板。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空域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民航人员的短缺、增值税、关税过高导致的运营和管理成本高企等,是公务机及全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通常情况下,国内25吨以下航空器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复合税率达到22.85%,高税费的航材进口,给企业带来高的运营成本。

  廖学锋举例称,“一架小型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机场的通道费要远远高于飞机的直接使用成本。我国公务机的管理成本非常大,起降成本很高,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这是很不正常的。”

  “此外,由于民航人才的短缺,导致飞机取得试航认可、审定的速度很慢,影响了飞机的进口;我国公务航空和通用航空的从业飞行员,很多都来自运输航空,而航空业发展成熟的美国,飞行员往往都是先从执飞小型机开始职业生涯。在公务航空和通用航空领域,国内飞行员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全行业发展的瓶颈。”

  从2010年开始,《关于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并正式获批。目前,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已扩大至沈阳、广州两大管制区,和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七个管制分区。

  民航局自2013年以来,也成立了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并集中开展九项工作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统筹行业资源。今年2月,民航局又取消了国内通航企业承担境外通航业务的审批。国内低空改革系列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地。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空域开放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军民协调。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空域放开还是存在障碍。相关的飞行服务站、机场建立不起来,飞机飞不起来。谁还去买飞机?”

  吴桐水进一步建议,未来应该将通用航空发展列入国家战略,注重顶层设计。由政府主导开展通用航空基本要素建设,制定强有力的通用航空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短期之内不太可能有大的发展。”对于空域放开的时间点,吴桐水如此预计。而这也意味着,行业真正的春天还远未到来。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