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民营航空企业前路多舛



2013-05-30   作者: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暂停受理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的禁令执行5年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对新建航空公司受理重新开放。今年5月份以来,两家民营航空公司获准筹建。

  民营航空公司是否开始新一轮扩张?新建航企能否从几年前的倒闭潮中吸取教训?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当下,民营航空市场前景有待检验。

  解禁再添两新丁

  据了解,2007年开始的“暂停受理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禁令去年7月就有了松动。彼时,获准筹建的是中国国航内蒙古公司,由国航和内蒙古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今年5月初,民航局公示称,由云南景成集团申请筹建的瑞丽航空有限公司已获初审同意。瑞丽航空将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基地机场,从事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瑞丽航空注册资本为6亿元,由云南景成集团现金全额出资。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景成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等业务的民营企业。

  无独有偶,5月17日,由南山集团、青岛交通发展集团、山东航空共同出资的青岛航空也获准筹建,注册资本10亿元,民营企业南山集团现金出资5.5亿元,占股55%。

  这意味着我国民营或民营控股航空公司将再添两名成员。

  事实上,国务院去年7月发布《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航油、航材、航信等服务保障领域的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投资民航业”。今年年初,民航局多次研究拟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并推进放松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对新设航空公司及航空公司设立分子公司、航线准入等方面减少行政审批。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近日透露,在我国64家运输企业中,民营独资企业和民营控股的航空公司达到了10家,在149家通用航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70%以上。

  在夹缝中成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规划年均增长10%以上,对民营航空公司来说,市场空间不是没有,但在几大国有航空公司几乎垄断优质航线资源并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民营航空要不断寻找这些巨头没有占据的市场,在夹缝中成长。且民营航空往往实力有限,一场经济危机、一次自然灾害就可能带来致命打击。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民航业跌入深潭,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巨亏几百亿元,民营航空公司更是相继倒下:东星航空破产倒闭,奥凯航空因股东矛盾被迫停飞,深圳航空、东北航空、鹰联航空等则被国有航企兼并,只有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坚持下来。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表示,2005年开始,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民航领域,虽经过几年摸爬滚打,但实际经营效果远没有预想中那么好,困难远比预想中多。同时,此前设定的组建航空公司进入门槛过低,行业一旦出现剧烈波动,实力不强的企业很容易一蹶不振。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阴影,我国航空业在2010年大幅反弹,民营航空也逐渐走出迷茫,开始慢速扩张。奥凯航空被大田集团收购后重新起飞,主攻支线航空。春秋与吉祥先是获准运营国际航线,随后又获准运营盈利水平最高的黄金航线京沪线,虽然获批时段都是“红眼航班”,但至少说明航空市场管制出现松动的迹象。

  专家表示,瑞丽、青岛两家公司获准筹建能否代表民营航空迎来新一轮扩张还不可知,但不论新兵还是老将,都需牢记民航是高风险行业,企业生存概率远低于倒闭的概率。

  更何况,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疲弱,民航生存环境十分严峻。民航局数据显示,若非人民币大幅升值斩获的高额汇兑收益,4月份我国航企主业整体是亏损的。

  上市融资路多艰

  以春秋、吉祥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虽能通过错位竞争、打廉价牌脱颖而出,但若要持续健康发展,“资金为王”的战略不可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航空业是高现金流动行业,没有规模优势的航空企业很难有竞争力与成长性,无法实现低成本运作,这也使得大多数民营航空在运营一两年后就出现资金困难。

  与国有航空公司动辄获得政府数十亿元注资、低息贷款相比,民营航空公司明显缺乏融资能力,靠自筹资金购买飞机,无疑是杯水车薪。

  以春秋航空为例,按照原定计划,到2015年其机队规模将达到60架,其中50%新引进的飞机将采用自购方式。以一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5亿元保守价格计算,自购15架飞机的费用就要近80亿元。春秋与吉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上市融资,聘请保荐机构辅导上市。去年,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被列入证监会拟上市企业名单中。

  不过,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自去年11月起实行暂停,何时能够重启IPO还不得而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排队名单中的拟IPO企业数为745家,其中主板、中小板共498家,创业板247家。由此看来,两家民营航空公司走上市融资这条路还需要漫长等待。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