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航班晚点新标准出台 能否促进民航改进?



2013-12-26   作者:周云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日前,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中国民航局已制定出航班正点起飞统计新标准——撤轮档,将在明年合适的时候择机实施。飞机撤掉轮档后,即可启动发动机而滑行。与原来关舱门即为航班正点的统计标准相比,是一个进步。

  航班误点,是中国民航业的一大顽疾,也是近年来引发各种纠纷的主要因素。而民航方面之前的一些做法,却在激化矛盾。比如说以关舱门作为正点的标准,把乘客忽悠到机舱里,关上舱门,就已经算是正点。而遇到飞机关舱门后仍然不能准点起飞的情形,乘客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权益受到损害,民航方面却不用承担责任。这样的制度,怎么能够促进民航的改进呢?

  此次,民航局决定以撤轮档作为航班正点的统计标准,应该说是一个进步。民航更多地负起了自己应该负的责任,也就意味着增加了自己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事情才有改善的希望。

  当然,经验同样告诉我们,航班正点,不是民航完善自我管理就能够百分之百实现的事情,就算是把正点标准定为飞机离开地面,仍然会有晚点的事情发生。因为航班正点与否,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流量控制、民航能够使用的空域有限等等。这些都不是民航单方面能控制得了的事情。

  既然晚点不全是民航方面的责任,那么民航方面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当个甩手掌柜,万事大吉了呢?不幸的是,民航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确实就是这么干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晚点引发的各种纠纷的新闻:乘客向服务人员咨询一问三不知;晚点的乘客无人过问,“饥寒”交迫,食宿无着;一些地方局面失控,出现了乘客打砸等过激行为,甚至冲击跑道。

  问题就在于民航方面把客观原因作为晚点的护身符,没有做好晚点之后的工作。晚点不能完全控制,但晚点之后的事情是应该可以控制的。民航虽然看起来是“高大上”、“白富美”,但归根到底,仍然属于服务行业。既然是服务行业,就应该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其实很多飞机晚点引发的纠纷,民航方面只要尊重乘客,耐心地做沟通解释工作,合理解决乘客的食宿等问题,大部分乘客都是讲道理的,纠纷完全可以避免。遗憾的是,这并不复杂的工作,民航方面一次又一次地没有做好,导致矛盾激化,这是不能够被原谅的。民航应对晚点,除了调标准之外,实在是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