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建设 >> 正文

青岛新机场:从2019起航 创业为魂聚力未来



2017-09-20   作者:刘宇家 李振东 徐东昌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碧海蓝天,孕育着岛城发展的无尽希望。“十二五”以来,青岛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天空——2011年,青岛新机场正式启动前期研究并纳入国家规划;2013年,军民航机场布局调整方案获得总参批复;2013年,选址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2014年,立项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2015年,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年,新机场奠基开工。2016年,新机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7年迈入主体攻坚阶段。在地处胶州的青岛新机场机场建设工地上,每一天的变化都令人惊叹。

1.jpg

  从空中俯瞰,塔吊成片摆开,车辆来回穿梭……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图案雏形初现。按照规划,新机场的建设将于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

  一个新机场,必将引发一场新变革。

  青岛新机场在规划、选址、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多年来的项目实施之最,然而我市迎难而上,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充分诠释了“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苦干精神,为我市攻坚克难积累了宝贵经验。

  青岛新机场将全面重塑交通格局,为民航业率先打造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全通型”样本,确立了坚实支点。

  青岛新机场对照国际标准大胆创新,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等创新举措,将为这座创新的机场带来更多的赞誉。

  青岛新机场作为重量级大项目,将使民航事业和临空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对青岛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一轮产业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将发挥重要作用。

  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对我市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扩大对外对内开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迸发出来的支撑力将不可限量。

  新机场,大青岛期盼已久

  这些年来,对于拥有一个和自身城市地位相称的新机场,大青岛期盼已久。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以沧口机场为雏形的青岛机场就开始运营,但几经波折后停航。1982年,位于流亭的民航青岛站建站复航,3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航线从4条增长到14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从5000人次发展到1800万人次,航空运输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成为山东半岛地区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的门户机场,为欧亚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搭建开放新平台。

  可即使如此,由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亭机场尽管经过几次改建、扩建,仍然不能满足青岛和山东半岛地区的航运需求,特别是自2002年民航管理体制下放地方后,我市民航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机场建设迫在眉睫。多年间,青岛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新机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但是受到空域、地域、投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另行选址建设新机场的设想,屡屡提上议事日程,又总是屡屡被迫搁置。

  一个高标准、国际化的新机场,关乎青岛的对外开放,关乎青岛的转型发展,因此,再硬的坚冰也要敲碎,再深的沟壑也要逾越!进入“十一五”末,在筹划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前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克服各种困难、迁址建设青岛新机场的战略构想。

  2012年3月,我市抓住机遇,向军方详细汇报了青岛新机场规划情况,提出了通过对青岛地区军民用机场进行布局调整、破解空域紧张难题、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设想,这一具有开创性、能够实现双赢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军方的充分肯定,最终促成了青岛地区军民用机场布局调整方案研究的正式启动。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青岛机场迅速跟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济南、青岛和北京等地召开空域调整协调会。其中,规格较高的大型协调会就开了15次,各类小型沟通汇报会更是不计其数。

  2013年2月,青岛地区空域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总参批复青岛地区军民用机场建设布局方案,建议在胶州市大沽河以西区域建设民航新机场。根据方案,未来青岛市域范围80公里内除新建的民用机场外,再无其他重大机场。同年9月,国家民航局同意将胶东场址作为青岛新机场的推荐场址。201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青岛新机场立项。2015年,青岛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至此,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的青岛新机场,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唯一获批建设的干线机场。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大青岛,应该拥有一座什么样的新机场?

  “高铁在机场的换乘站设在哪里,才能更方便乘客?”“机场高速路怎么选址,才能更符合实际需求?”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胶东国际机场,将对标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英国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等世界先进机场,既体现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又厚植本土优势、突出青岛特色,打造出胶东国际机场的独特个性。

  新机场将把高铁、城市轨道引入机场并在地下设站,建设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新机场将在各区域部署信息系统,通过GPS、物联网、APP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制定旅客出行全程的服务体验,以“互联网+机场”模式,全方位打造方便、快捷的“智慧机场”。新机场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广泛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提高综合用能效率,着力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高地铁穿越、不锈钢金属屋面、永临结合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机场”。

2.jpg

  近日的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航站区、飞行区的施工已经全面展开,每天驻场施工人员超过1200人,机械设备超过450台。使用无人机从空中俯视,可以清楚地看到,由航站楼和五指廊组成的“海星”形状,正在日益清晰地铺陈开来。“青岛新机场在全国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以一期‘海星’状、总体‘齐’字状为布局,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传承了历史底蕴。”站在大气磅礴的胶东国际机场效果图前,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袁力十分自豪。

10.jpg

  这颗国内首创的“海星”,将航站楼大厅与五个指廊融为一体,实现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成功解决了目前国内新建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却导致系统复杂、步行距离过长的问题。这颗承载城市梦想的“海星”,正在建设者的努力下飞速变成现实。

11.jpg

  目前,胶东新机场5个指廊的主体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指廊建设的主体结构施工全部结束,开始进入装修阶段。指廊就像胶东机场航站楼的五根手指,从航站楼伸向停机坪,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日后旅客就从这里登上飞机,从安检口到任一登机口不超过600米,步行距离比国内外大部分同等机场都短,极大提高了出行体验。

8.jpg

  率先打造“全通型”样本

  青岛新机场,一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大项目,必将对这座城市的交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根据计划要统筹推进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和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5.jpg

  新机场所在的胶州,拥有三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0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公里。依托该区域发达的交通运输资源,新机场周边现有交通资源将被最大限度地整合,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起一个海、陆、空高效连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6.jpg

  市交通运输委负责人表示,以青岛新机场为圆心,一个涵盖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的立体化、全通型、零换乘交通网络,将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加速形成。在铁路方面,将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在公路方面,将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畅通、便捷、高效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在城轨方面,将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

7.jpg

  四面连接,八方汇聚。多种交通方式的接入,让青岛新机场与山东乃至与全国的交通连接更为紧密便捷。投入运营后,青岛新机场将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地区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35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的区域门户机场、环渤海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

  2016年5月,青岛新机场跻身国家五大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青岛虽然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却因之前未进行系统性的综合交通规划,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对快速立体集疏运的需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随着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青岛的综合交通体系将迅速完善,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一个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全通型’样本。”

  青岛新机场开启全新的时代航程

  着眼未来,市委、市政府已围绕胶东国际机场展开更为宏阔的布局: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一位学者提出“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运河运输、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能够突破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临空产业区或经济区,都是随着机场发展自发形成,缺乏统一有序的规范和管理。对此,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利用后发优势,提出“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在国内率先与新机场同步规划临空经济区,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自由贸易空港试验区和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

  青岛临空经济区东至胶州市李哥庄镇域,西至沈海高速,北至青银高速,南至胶济铁路、兰州东路,同时在平度市南村镇设立临空经济区北区。“青岛临空经济区地处北京、上海、韩国首尔的中间位置,是衔接京津冀、长三角和沿黄流域的重要枢纽、面向日韩的空中门户,区域优势明显,发展临空经济条件得天独厚。”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今年5月,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约,首批共20个项目落户,总投资740亿元。“民航朝阳产业的助推作用日渐显现,机场已不只是机场,已经成为客流、物流、信息流等多流聚集的枢纽,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动力源”“新机遇、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青岛机场将乘势而上,依托新机场的全面建设和洲际航线的纵深开发,力争全面建成能够与日韩大型机场展开竞合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集团将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遵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航空运输企业、驻场企业单位一道,共同打造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航空城,为早日建成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不断注入新动力”:青岛机场董事长焦永泉指出。

  随着胶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航空运输服务、通用航空运营、航空研发与制造、临空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高端航空产业体系将在青岛加速形成。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将初步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配套服务健全、产业活力凸显的国际化、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航空产业成为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成为青岛国际城市建设、国际品牌形象及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青岛新机场也将依托临空经济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通道。

  建成后的胶东国际机场,运行等级为民航机场最高级别4F级,一期工程以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飞机起降量30万架次的标准设计;远期以2045年为目标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的保障需求。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成为全省唯一的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必将带动我市对内、对外贸易交流裂变式发展。

  安全质量多管控 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新机场自开工以来,始终将安全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把握“进度、安全、质量”三个关系,坚持创新管理机制,确立了质量安全“二三五”管理模式,即实施市县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检查,发挥行政监督、专家智库、第三方检测等三方力量,强化现有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专家会审、独立检测、重大安全隐患源和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管控五项举措,争创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和全国“3A”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实现安全“双零”目标。

  “二”指的是,建立市县“两级”质量安全联合检查新机制。由市建设主管部门牵头,抽调市县两级质量安全监督业务骨干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于每月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对施工、监理单位质量安全体系建立情况,人员资质及到岗情况,相关技术资料,工程实体质量以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现场的质量安全隐患,通过向相关单位及人员下达质量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责令限期整改。联合检查后,及时复查上次联合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逾期整改不彻底或不整改的单位或人员从严从重处罚。(大全景-1、2、3)

  “三”指的是,发挥行政监督、专家智库、第三方检测等三方力量。

  建立市级、县级主管部门,业主方,监理、施工单位五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把各方思想统一到建设百年新机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上来,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建立国家级、市级两层专家库。选取国内知名专家和市内优秀的质量、安全专家组成专家组,定期进行新机场工程质量安全会审。科学合理分工,国家级专家在工程的深基坑、钢结构等关键节点和工序上给予专项指导评审;市级专家每月现场会审,对塔吊、外用电梯等重点危险源及隐蔽工程进行全覆盖式检查。充分应用专家会审成果,形成会审报告及时通报,共同督促施工单位按照专家会审报告整改落实。强化第三方检测,发挥中介机构“外脑”作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加大检测密度。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只对机场集团负责,处于监理、施工利益之外,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并行使相应职能,由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评判依据,监理、施工单位要采取针对检验报告的措施,确保质量安全。

  “五”指的是,强化现行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以国务院安全大检查为契机,深化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发挥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检查、培训、考核、信息互通等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强化重大安全隐患源管控,确保工程安全。对基坑支护、起重吊装等重大安全隐患源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检查、专家现场检查重点对相应技术资料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强化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外墙、屋面、变更节点、隐蔽工程等施工部位的管控。细化易发生质量问题部位的设计,严格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做好资料存档。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足额拨付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每月召开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对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安全行为进行评比,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到其公司总部;设立“质量安全基金”,对考核评级优秀的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奖励。坚持现行与创新结合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提高现场检查频次,主管部门领导带队深入现场,及时帮助整改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完成新机场工程质量安全目标,把新机场建成质量安全管理典范工程。

  科学组织施工,工程按期有序推进

  依据同类机场的建设经验,新机场确定了“2015年开工建设、2016年全面推进、2017年主体攻坚、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的五年攻坚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新机场于2015年6月26日正式奠基。8月19日,征迁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底以航站楼开工为标志,新机场建设全面展开。

  青岛新机场工程按区块可分为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综合交通工程和配套工程等4个区块。现阶段,各区块工程全面按期推进。航站楼工程,历经地下桩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等阶段,目前正在推进上部钢结构吊装和内部结构施工,同步推进屋面、幕墙和装修工程。飞行区工程,场道和滑行道工程的地基处理和土方回填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推进道面主体结构施工。同步推进货运用房和下穿通道等分项工程。综合交通工程,高地铁站(GTC)主体结构已完成验收,正在推进内部结构和装修工程。配套工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完成25%工程量;办公所需配套用房工程和市政配套工程已全部开工,压茬推进各分部分项工程。

  五年发展,畅想未来

  五年前,青岛新机场还是一个正在孕育中的构想,还处在青岛城市发展布局的蓝图中。那时候,市民谈到机场,印象更多的停留在流亭机场这一老民航站的概念上。五年间,青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大厦林立之隙,人民期待的,可以匹配青岛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百年新机场也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走入青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

  五年间,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手续审批,青岛新机场已然成为一个象征,一个以崭新的姿态走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的象征,一个创造了全国干线机场建设手续审批的“青岛速度”的象征。

  未来,一座拥有国际最高运行等级标准的国际化机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青岛,将在新一轮的城市高速发展再添又一强劲引擎。新机场的建成,也必将助推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和“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国际化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促使青岛市民感受更多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东跑道开始道面水稳层铺设,标志着前期地基处理和土方回填等基础施工已近尾声,正式进入道面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不久,省内首条国际最高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的跑道即将建成。“创业为魂 聚力未来,”2019的航程从青岛新机场起飞。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