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专访:巴航工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关东元



2015-02-27   作者:王泓 薛海鹏  来源:今日民航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640.webp (1).jpg

  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巴航工业2014年在中国商务航空发展中的收获与感受。

  关东元:2014年,巴航工业向中国市场共计交付了7架公务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巴航工业与中航工业的合资公司哈尔滨安博威总装的首架莱格赛650大型公务机的交付。哈尔滨安博威莱格赛600/650项目是国内首个中外合资的大型喷气公务机总装项目,首架飞机的交付也是巴中两国在公务机制造领域合作项目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IFLY:目前,巴航工业公务机在中国市场的保有量有多大,型号构成是怎样的?

  关东元:2004年,巴航工业向中国市场交付了第一架公务机。截至2014年底,巴航工业在中国市场上共获得35架公务机的确认订单及5架飞机的承诺订单,已向中国客户交付27架公务机,其中包括飞鸿300,莱格赛600、莱格赛650和世袭1000/1000E。

  IFLY:世袭1000E目前在全球各市场的销售表现如何?巴航工业是否有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大型、远程产品?

  关东元:世袭1000是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超大型公务机。2013年以世袭1000为基础,公司推出了世袭1000E,通过一系列改进举措增加了飞机的航程,提升客舱内饰设计,增强飞机的性能。截至当前,公司已经向中国用户交付了7架世袭1000/1000E。把握市场脉搏、推出契合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巴航工业的基本理念。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目前公司主要聚焦莱格赛500中型及莱格赛450轻中型公务机项目。

  IFLY:2014年6月,巴航工业与中航工业在哈尔滨合资生产组装的莱格赛650公务机成功下线并交付。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合作?

  关东元:巴航工业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相较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我们进入市场较晚,但是巴航工业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中国政府鼓励本国航空制造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手段提高总体航空制造水平的信息。因此,在哈尔滨安博威进行莱格赛600/650喷气公务机的总装生产是基于双方对中国方兴未艾的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需求达成的共识,以期助力中国商务航空产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IFLY:在航材供应、维护维修、技术支援等方面,巴航工业为中国公务机客户提供了哪些支持与服务?

  关东元:2010年7月,公司成立了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巴航(中国)飞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ECA),以期进一步加大公司在华客户支援和服务力度。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公务机MRO网络建设的投资。在航材备件方面,2011年6月,公司启用了位于北京天竺保税区的航材保税库,这也是公司公务机航材备件的主基地。此外,公司与香港美捷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对方在亚洲最大的零备件仓储设施库存零备件,有效提高为用户提供航材支援服务的即时性和可获得性。

  IFLY: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市场运营商的表现,成熟市场的运营商在运营模式方面的哪些经验可供中国运营商借鉴?

  关东元:目前国内的运营商主要是以飞机托管为主,包机业务为辅。一些运营企业也正在尝试拓展业务链,包括飞机咨询、代购、融资等一系列业务,但在运营模式上,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目前国内飞机所有者“专机专享”的观念、运营商的机队规模等因素,在欧美国家盛行的产权共享、分时租赁、小时卡等一系列准金融产品推广上还是较为缓慢。

  IFLY:中国商务航空市场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从去年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您如何看待这两年中国商务航空市场所做的调整以及发生的变化?

  关东元:中国商务航空市场的机队规模在过去几年迅速扩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商务航空运营环境亟待改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FBO)不足、公务航空专业人才匮乏、空域管制等问题。目前,全国许多主要的大城市都正在或将要开设新的FBO,同时既有通航机场的设施也正在升级,以提升商务航空的服务标准。民航局也正在采取措施让公务航空得以可持续发展,如正在制定促进商务航空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商务航空市场准入和营运管理等,这些都是意在避免该行业的增长超过基础设施的局限,因此也可以说中国的商务航空市场现在是进入追求结构成熟的理性回归阶段。

  IFLY:您如何看待未来10年中国商务航空市场的发展?

  关东元:展望未来10年,中国商务航空市场的增长将领跑全球公务机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巴航工业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需要835架喷气公务机,总价值达330亿美元。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