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公务机遭遇“倒春寒” 受制政策掣肘



2014-04-26   作者:柴莹辉  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受制政策掣肘公务机遭遇“倒春寒”

  中国将在2017年拥有超过1000人的亿万富翁,这无疑让公务机市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契机。在刚刚过去的亚洲公务机航展上,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购买了60架湾流飞机,更佐证了这个市场的火热。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引进的公务飞机数量在800~1000架之间,价值高达30亿美元。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型公务机销售向好,中小型公务机却难觅市场;飞机制造厂商看似风生水起,但公务机托管公司却难以为继。

  战略性布局

  中国市场吸引了各方巨头摩拳擦掌。“皮尔图斯公司要在中国进行战略布局。”瑞士皮尔图斯飞机制造商的市场销售负责人Fred Muggli告诉记者,他们在中国的订单已经达到了56架,皮尔图斯决定将其飞机PC-6的总产总装线转移到重庆,一同落户的还有PC-12生产飞机大翼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在4亿美元左右。

  将瑞士的全球总装线转移到中国,只是皮尔图斯战略版图中的一部分。它目前的产品线以涡桨飞机为主,主要用于救援作业等通航领域,其即将面世的PC-24飞机则是喷气式飞机,则瞄准了公务机潜力的巨大市场。

  皮尔图斯只是飞机制造商青睐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另一家美国巨头塞斯纳也正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沈阳合作生产162轻型飞机,并计划在石家庄合作生产208多用途飞机,以及在成都合作生产公务机。

  皮尔图斯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告诉记者:“中国的通航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可以让我们更加靠近客户。”

  一位长期浸淫在通航领域的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在飞机制造领域“以技术换市场”一直是厂商屡试不爽的销售策略,在总部以外的地区建立生产线可以缓解飞机制造商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更加瞄准中国本土的企业客户,具有很强的政治广告效应,可谓一举两得。

  与这些小型飞机制造商不同,类似于湾流这样的大型公务机厂商则更倾向于依靠价格策略在中国取胜,近日湾流宇航公司将其60架湾流飞机卖给了民生租赁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订单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确定,属于民生租赁批量采购飞机的一部分,“在价格折扣上也享受了相当大的优惠。”

  “倒春寒”现状

  在霍尼韦尔最新调查中显示,在接受采访的运营商中有大约28%计划在未来5年采购新公务机,以更换或增加现有机队。其中,亚太区未来5年的整体需求份额约为5%。

  “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将以双位数进行增长。”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高博安(Briand Greer)告诉记者。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廖学峰则认为未来中国有6000架公务机,价值1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资深人士指出,一些公务机公司购买了豪华公务机后却没有业务,飞机几乎全年趴在机场,每年日常费用与保养就需要花费数百万元。

  数据显示,2013年通用航空增长速度是8%,但实际飞行作业量只增长了2.5%。“严格来说,2013年中国的通用航空经历了‘倒春寒’,因为‘八项规定’等冲击让国企高管出行大幅减少,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变得低调。”上述资深人士指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民生租赁大举购入湾流公务机具备一定的风险。因为除了市场何时爆发尚不明朗以外,公务机因为其定制化的内饰导致了流通率较低,不如民航飞机那样容易在二手市场流通变现。

  政策性掣肘

  目前,中国公务机的主要客户群体以企业家为主,在空客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拥有亿万身家的人数预计将从2012年的470人增加到2017年的1040人。他们倾向于购买大型公务机,大多在大陆以及邻近地区几个小时的航程内飞行。在购买者名单中,阿里巴巴马云、万达王健林和演员赵本山都赫然在册,这些客户催生了一批中国通航公司的诞生,目前中国通航公司超过130家。

  汉宇航空是以托管为主的公务机公司,目前拥有3架湾流飞机。“湾流在大中华区有130架飞机,它们的客户就是我的服务对象。如同汽车的4S店,公务机公司的托管业务就是提供飞机的飞行、运营、维修等业务。”北京汉宇航空有限公司总裁张志告诉记者。

  但记者了解到,托管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务机公司金鹿公务航空运营着39架飞机,2013年10月金鹿陆续将8架公务机交给美国一家公司运营,被业内解读为变相消化运力。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在美国进行公务飞行只需要提前3小时报备即可,但中国则需要3天的时间进行审批,这大大限制了公务出行的需求。”上述资深人士如此解读。在他看来,“无论是飞机厂商还是租赁公司都在为公务机市场造势,但这个市场到底何时爆发其实并不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政策。”

  在亚洲公务机展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公开表示,中国公务航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既包括空域的问题,也包括机场建设的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培育,不是靠买几架飞机就能解决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