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嘉宾访谈 >> 正文

孙亮、李进双个展:在变动与追问中对艺术持续考察



2016-06-27   作者:葛玉君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正如约翰·伯格所言,“观看先于语言”,“正是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我们用语言解释那个世界,可是语言并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该世界包围之中这一事实。我们见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并未被澄清。”诚然,“观看先于语言”,但观看事物的方式,无疑受到知识结构与信仰的影响。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忙碌游弋,总是在作出选择,总是将事物放在其链条之中,从而构建出“我们”及“我们周围的世界”。

QQ图片20160627121317.png

  换言之,我们的观看之道是游移与变动着的。只有恰恰处在纵向与横向的历史焦点上,它才生发出其独特的意义,才决定着所谓的精准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在透射着我们的观看之道的同时,又在无休止的对它进行着修正。而关于艺术又何尝不是一种游弋与变动呢?是以一种古典的审美的维度,一种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考察,还是一种作为“事件”的“艺术”的定义抑或社会实践、个人情感层面的爬梳?也正是在不停的追问中,艺术不断转换着角色,也在不断的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并反思着当下的现实。

QQ图片20160627121343.png

  在我个人看来,艺术家孙亮与李进正是用他们游弋着的“观看之道”,在窥视并反观着周围的世界。

 

QQ图片20160627121405.png

 

 

QQ图片20160627121438.png

 

  孙亮对于艺术的理解基于他具有艺术气质的大胆的思考:

  1、个体的思考维度已经无法与高速改变中的世界相对称;

  2、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日新月异,很多传统行业会在这次变革中蜕变,走向一个未知的领域;

  3、艺术家要面对、参与并审视这次变革;

  4、在这次伟大的“混战”中,会诞生新艺术;

  5、未来的美术馆、博物馆或许不只陈列历史上伟大幽灵的人生,而更多地展示给人类生活带来意想不到变化的智能科技的“人生”。

QQ图片20160627121503.png

  而他的创作正是在这一思考维度上展开的。孙亮的作品大致分为人物与科技两个系列。这些看似单纯的作品透射出的是他对于生活、政治、绿色、科技的关注以及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敏感。在我看来,孙亮的创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其一,他对周围世界直观的描绘,这一批作品以他写生为主,他在主观与客观,小我与大我之中去探讨语言与观看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作品《孙亮》中书写的并不仅仅是其自身,更是将自己置于一种境遇之中,感受着来自外在的及自身的对抗;其二,是他对周围“熟知”世界的勾勒,主要表现在他对导师展望等非常熟悉的身边人的创作。此刻,对象已不仅仅是对象,是其与艺术家及周围世界的一种关联,是形之外对精神的一种追问;其三,时事人物是孙亮关注的另一群体,包括作品“石油美元”系列,他对难民、对非洲人民、对血腥、对中东战争的描绘,使其从一个纯技法手艺者的艺术家的称谓中抽离出来,他显然找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对象及方向。

QQ图片20160627121526.png

  在我看来,“神兽系列”、“机器人系列”及“绿能系列”无疑是艺术家基于上述实践的一种在艺术表达上的高度的抽离。孙亮的“神兽系列”也可以算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折点,神兽是一种权威,这种权威就在我们眼前但却触手不及,或者说是一种可以被近距离的观看但却永远不能逾越的幽灵,神兽系列不仅是一种寓意,一种对信仰、权威、权力的当代质疑,更是对周边世界的敏感与脆弱的感知。在孙亮看来,神兽虽然可能决定着过去,而未来世界却是被科技所改变着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引发出他最近所探索的另一个系列,即“机器人系列”。在他看来,英雄是一个代表,象征着一种特定的群体,他们是人群中的权威者,而在未来,机器人的世界无疑是强大的,科技改变现实、改变未来,不论你如何质疑,但它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及“我们周围的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对原生态的破坏,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以对自然的伤害作为其代价的。而孙亮的风景作品,如“绿能系列”,则明显透露出他对“绿色能源”的热情,这一点不仅仅是其绘画语言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他对于绿色可再生、可持续资源的一种思考。

QQ图片20160627121551.png

  孙亮正是在不停的“观看”之中,变换着不同的“语言”,进而用他独特的方式,触摸并感知着这个变动着的世界。相较于孙亮更多使用绘画语言不同,李进的“语言”自身就是与科技捆绑着的,相较于孙亮对周围景观,对现实语境的外在深入关注不同,李进更多的是一种经由岁月洗礼而对内心生命的一种观照或反思。

QQ图片20160627121614.png

  近几年中,李进一直在进行着一种重要的艺术计划抑或艺术实验,即《我的/你的一分钟》系列创作,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将生活中的某些片段以一分钟为单位,用手机进行了随机采集,再对这些“平淡无奇”的片段进行整理,如果按随机采集每天一分钟为创作方式,艺术家感言,往后的日子最多也只能收集“一万多个片段”。

QQ图片20160627121646.png

在我个人看来,李进的创作首先提出“作品”与“文本”的关系问题,正是在对这些“无意义”的“时间片段”进行分类及处理的过程中,这些片段已经脱离了曾经的“记忆”:“只要进行播放,它自己则作为一段‘影像本身’,独立占据着‘自己’的时间,展示着那属于‘自己’的内容”。换言之,脱离记忆的“影像本身”所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对影像的创作过程,一件“作品”当它脱离母体成为“文本”的时候,对他的阐释无疑超出我们曾一贯认为的意义空间。

QQ图片20160627121721.png

  对于“时间”概念的重新思考是李进作品又一特征。一般情况下提到“时间”,直观感知上时间可能是“平行于”我们身体而持续存在的某种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时间并不能“独立的”存在,而是经由着无数个时间点对应着无数的“画面”在持续发生,《丈夫》《女儿》《妻子》,《水库》《瀑布》《湖泊》,《玩鸟》《玩狗》《玩龙》,《计数》《抓痒》《项链》,这一系列毫无关联的事物,在李进这里被赋予新的且更为深刻的意义。

        李进的创作正是对“时间”的一次偶然性思考,在这些经过处理的记忆片段中,“原本某些所没被关注的细节会不断涌现”,而一些当初只是手机无意倒置所摄的片段,现在看来,似乎与当初的记忆毫无关联。这不是对记忆的消解,而是对我们以往记忆经验与我们当下生命体验的强烈的反思之旅。

        李进正是在这样一种“观看”之道中体悟并对当下展开思考。而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着事物之间的关联,寻找着一种重新介入生活的“场景再造”。“而事实上,这一切影像的背后可能真的毫无意义,伴随着那些毫无差别每一分钟所流淌的,只是你我生命的短暂痕迹……”这仿佛又回到我们对人、对生命、对本质的终极追问之中。

  “观看之道”是多维的,我们见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从未也不可能被澄清。孙亮和李进二位艺术家正是在不断的变动与追问中,展开他们对于历史与未来、现实与艺术的持续考察……

QQ图片20160627121807.png

 

QQ图片20160627122013.png

QQ图片20160627125951.png

QQ图片20160627130016.png

QQ图片20160627130040.png

QQ图片20160627130059.png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