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文章 >> 正文

机场建设是构建通航运营环境的核心要素



2013-10-28   作者:程婕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年来,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数量、机队规模、从业人员、飞行小时数等均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在册通用航空器1610架,178家通用航空企业,比2012年底新增32家;今年上半年,通用航空企业共飞行119557小时(不含训练飞行),预计全年飞行总量逾60万小时,比去年增加8万小时。

  在发展形势大好的背景下,资本纷纷涌入,而落后的通航运营环境逐渐成为其快速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机场、空管、服务、油料、培训等是通用航空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中,核心和基础是机场,所有的要素都是围绕机场在运作。因为仅靠单点开花、本场空域开放是不够的,只有实现点到点个人飞行,并达到低空飞行常态化,才能成就通用航空产业。这其中除了空域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形成网络的通用航空机场。因此,机场先行已成为地方政府、行业政府和企业发展通用航空的共识。

  作为全球通航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和中国发展通用航空的一面镜子,美国拥有1.68万个通用机场,占到全部民用机场数量的96%,而中国百余个通用机场只占到全部民用机场的46%,差距可见一斑。然而,差距也意味着潜力,这令从业者们可以去憧憬一个更加具象、可触摸的未来。

  2012年6月,民航局发布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结束了中国多年来对通用机场建设缺少指导性意见,只参照运输机场建设的做法。在编写规范时,考虑到放松管制是通用航空市场的普遍诉求,民航局在内容上确立了“满足基本安全运行需要,并留有最大灵活性,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编写原则。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通用机场的建设以及通用航空飞行网络的形成。以航空基础雄厚的陕西省通用机场规划为例,目前,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除新疆外)只有蒲城机场一个比较成熟的通航机场。根据规划,未来10年,陕西省将先在陕北、关中东部和西部构建“工”字形骨干网络,“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0个通航机场,进而在全省构建“王”字形网络。

  此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通航产业园项目颇感兴趣。建通航产业园首先要布局机场,但是并不是所有有通用机场的地方都适合发展成为通航产业园。要结合当地的区位、经济与社会条件、产业基础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运作。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盲目建设产业园是有害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