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培训 >> 正文

重庆机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力枢纽机场建设



2014-02-12   作者:穆胜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摘要] 《重庆机场支线网络构建初探》、《重庆机场多航站楼运行方式探讨》、《管理型机场建设趋势研究》等研究成果更展示了潜质人才们对于企业实践前沿领域的理解。据重庆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潜质人才发展项目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至少有三个战略意义:其一,对于重庆机场打造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供应支持。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4年2月12日消息: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永恒不变的话题。近年来,重庆机场集团一直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以创新潜质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机场集团不仅为自身打造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快速储备了大量人才,也用这“关键的一块拼图”完善了组织的培训管理体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

  精选潜质人才 设计培养项目

  去年12月19日,重庆机场集团举行了一次行动学习课题成果汇报活动,活动一改资深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主导知识发布的传统,由潜质人才培养项目的培训学员们走上讲台,用中英文双语讲述《多航站楼运行方式研究》、《平台战略--管理型机场建设趋势分析》等机场业前沿主题。如果不是因为汇报者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还以为置身于某次国际民航会议。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运输生产量的快速增加,管理型机场转型步伐加快,重庆机场集团的发展进入关键战略期。喜人的发展态势之下,公司管理层却居安思危,前瞻性地关注到了人才问题。用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话来说,“机场的玩法已经开始变化,随着重庆机场的生产量在未来几年再上台阶,这种变化会被迅速放大。当前,我们的人才储备尚且适应需求。但是,随着下一阶段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初现峥嵘,业务量增大,业务模块角色转换,企业将会有大量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如果不提前储备相应的人才,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事实上,经过若干年的摸索,重庆机场集团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培训管理体系,有效满足了稳定增长期的人才需求。该体系主要针对新晋、入司和在职三类人员,前二者是针对新角色的培训,而后者则是针对现有角色的培训,但在新角色和现有角色之间,却缺乏一种针对不特定角色“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而这恰恰是企业在快速增长期的人才储备所需要的。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重庆机场集团的管理层下决心通过创新的培训模式来发展潜质人才。2012年中,集团公司开始正式启动“潜质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具备发展潜质的员工,定向配给高端培训资源,力图夯实发展所需的人才基础。

  为了选出真正具备潜质的人才,重庆机场集团与重庆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利用专业人才测评工具进行人才选拔。一方面,建立了总共包括28个指标的三类潜质人才(中层、基层、专家)的胜任力模型,确定了选拔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三大环节,对申请加入该培养项目的155名员工进行了严格的胜任力测评。通过这些程序,重庆机场集团严格优选了86名潜质人才(其中二级管理潜质人才20人,三级管理潜质人才50人,技术专家潜质人才14人,从三类人员中又选出国际化复合人才25人)加入该培养项目,而在这一过程中,淘汰率高达45%。

  选好了培养对象,重庆机场集团开始为“核心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和“英语能力提升培训”两个子模块选择培训外包商。为了甄选出真正具备实力的合作者,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培养的内容、形式、考核标准等事宜进行了严谨设计,每份标书竟然接近20000字!以至于,当全国30余家顶级培训机构收到邀请时,不少竟然主动放弃。一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感叹地说,“单从标书来看,你们先进的培训理念已经能够让不少培训机构汗颜。”最后,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和欧文英语培训机构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两大模块的合作权。

  启动人才培养 严控教学质量

  2012年末和2013年初,重庆机场集团潜质人才培养项目的两大子模块先后启动,潜质人才们开始投入高强度的培养。

  “刚开始,我们觉得参加这个项目应该和以往的培训大致相同。但是参加该项目后,我们发现,培训的形式、强度、规格和管理超乎了预期,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参加潜质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这样形容该项目。

  首先,是培训形式之新。不同于传统项目以课堂授课(知识导入)为主,这一项目中,课堂授课被严格控制在总培训时间的1/3。重庆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认为,课堂授课尽管有助于形成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学员的接受情况并不太好,另外,其在对接实践和发展学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该设计、搭配其他更为丰富的培训形式。

  于是,能力训练和行动学习两类新型培养载体被引入项目。能力训练主要运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情景式培训,通过真实模拟工作场景,对学员的行为模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为了发展学员除知识维度意外的胜任力。行动学习则主要结合机场产业和重庆机场的实际问题,基于培训课程所导入知识,由学员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学员带着问题去学习,从实践预演中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两些新形式极大程度上调动了潜质人才的热情,学员们开始由过去参与培训项目时的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加入,过程中的教学互动异常活跃!

  其次,是培训强度之高。虽然,核心能力素质提升模块全年仅有四次集中教学(每次4天),英语能力提升模块仅为每周半天。但是,不同于传统培训“仅仅在课堂”,这一项目还将边界进行了拓展。每次核心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之后,学员们必须完成规定的课后作业,并接受讲师们的跟踪辅导,每两个季度还必须完成一次的行动学习课题研究,并提交成果。而在英语能力提升培训模块,课后作业、季度评估、网络自学、英语辩论、征文活动、主题沙龙等形式多管齐下,将潜质人才们带入了高强度的培训节奏。

  截止2013年末,该项目共进行了4次,共计96学时的核心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和48余次,共计144学时的英语能力提升培训,每个员工平均接受培训时间为224小时,平均每月培训18.66小时,相当于每月中有3个全天在接受培训,还不包括课后部分。不少学员甚至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培训不比上班轻松!

  再次,是培训规格之高。为了确保潜质人才在培训上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收获,该项目甄选优质课程,并力邀名师助阵。通过能力素质模型演绎,人力资源部门首先拟定了74门课程,而后,经过对学员的抽样调查(稀缺性)和实用性评估,确定了民航业务、管理前沿和职业化行为三大模块,共计34门课程。针对这些课程,重庆机场集团更是邀请到了若干来自实践、学术和咨询的专家进行授课。上海机场总工程师刘武君讲授《枢纽机场建设》,中国传媒大学杨懿教授讲授《新时期领导者媒体素养》,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程阅书教授讲授《经营者财务管理能力》,清华大学李飞龙教授讲授《国学智慧与管理》……名师们的精彩课程带来了前沿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冲击!

  最后,是培训管理之严。为了确保教学纪律,潜质人才们被分为三大班级,自主命名为“天天向上、非常道和不一般”,自主设计了班级logo、班级口号和班级纪律,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指派的一名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而为了维持现场教学秩序,人力资源部更是指派专人进行项目管理。由于学员们分散在各部门,无法集中,人力资源部和辅导员们还专程搭建了微信群、QQ群的交流平台,定期将出勤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行动学习成绩等信息进行公布晾晒。这些平台的管理效果让人惊喜,不仅形成了竞争的氛围,还有效促使学员参与项目。

  能力全面发展 惊喜收获人才

  持续的投入换来了收获的喜悦,一年的项目执行后,重庆机场集团的人才发展效果令人惊喜。

  在核心能力素质提升模块,重庆机场集团2013年进行的一项学员抽样调查表明:经过潜质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的员工普遍提升了公司所关注的核心能力素质,掌握了行业前沿信息,掌握了先进知识技能,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职业化能力。

  在英语能力提升模块,学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博思英语考试认证(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组织的一项权威全球英语水平认证),共有9人通过博思英语考试获得B1以上级别认证,占潜质人才的10.4%。

  作为一名三级管理潜质人才,现场指挥中心指挥室指挥员李俊杰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典型作为专业人才引进的大学生。在一年期的培训后,他感叹道:“以前在学校时更多学习的是专业知识,本来以为专业过硬就能适应岗位需求。哪里知道,现实的工作中要求的远远不止这些。就我的情况来说,除了岗位知识,还要求具备运行资源协调能力,毕竟现场指挥中心作为运营的龙头要管理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多个运营主体。潜质人才项目不仅仅是深化了我对于民航专业知识的理解,还通过能力训练的教学带给我一套思维的方法和职业化的行为模式,对于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项目不仅是补给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对于管理人才也同样意义重大。物流公司办公室主任王伟是一名“海归”,毕业于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原本所学专业就是商科。当被问到参与培训的感受时,他直言不讳:“商科的学习和实践还是有距离,我从事的物流专业本来就在飞速发展,更何况是在机场这样一个平台上发展物流业务。所以,在培训项目中,我特别留意这方面的课程,想不到课程内容特别接地气,很多知识直接就能用。另外,我还把我工作中的困惑变成了行动学习的课题,让老师和同学们和我一起钻研,结果直接就投入了实践中!”王伟的确有理由自豪,他的行动学习课题《重庆机场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在你评审中获得了专家的高度好评。

  直观的评价来自领导和专家。

  本年12月,在人力资源部搭建的人才推送项目--“人才秀场”中,优秀学员代表向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员工代表和外部专家们展示了行动学习的成果,并以中英文双语与观众进行了流利的问答交流。《重庆机场支线网络构建初探》、《重庆机场多航站楼运行方式探讨》、《管理型机场建设趋势研究》等研究成果更展示了潜质人才们对于企业实践前沿领域的理解。

  听完了潜质人才们的展示,重庆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赵江平同志难掩激动之情,他说“潜质人才们针对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启示,将使得管理层更加关注这些问题,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今天的公司已经人才辈出,潜质人才们思路开拓、英语流利、表现大方,让人对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莅临现场的清华大学李飞龙教授则评价,“初生牛犊不怕虎,重庆机场的潜质人才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看到潜质人才们秀出自己,重庆机场集团总经理赵江平也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潜质人才们思路开拓、英语流利、表现大方,让人对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张迎军教授的话也许最能表示总结这一项目。她说,“重庆机场集团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和精巧设计让人感叹,而潜质人才们的优秀表现也让人惊喜。企业有这样的先进理念,有这样的优秀人才,重庆机场未来打造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的发展之路实在让人期待!”

  夯实培训体系 助力企业发展

  在人才储备上的收获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一项目更大的意义也许是来自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企业发展形成的“战略支持”。

  据重庆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潜质人才发展项目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至少有三个战略意义:其一,对于重庆机场打造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供应支持。该项目确保了按照企业的战略诉求,定制化产出高质量人才。其二,这填补了原来新晋、入司和在职三类培训留下的空白。该项目针对不特定角色“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使得员工能够在职业发展路径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也能全力挖掘自身潜力,并确保其在重庆机场集团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有培训项目的助力。其三,激活了原有的培训项目。通过尝试摸索出了“能力训练”和“行动学习”两种培训新形式,使得原本更多依靠课堂授课形式的培训体系变得更灵活、高效。

  该负责人进一步勾勒了重庆机场集团优化后的4-2-3培训管理体系:“4”指培训对象,即针对新晋、入司、在职和潜质四类人员;“2”指培训资源,即通过内培外包,整合内部兼职讲师和外部优质培训机构、讲师两类培训资源;“3”指培训形式,即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培训资源,搭配使用课堂授课、能力训练和行动学习三种形式,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确保培养效果。

  自从确立了建设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的目标,重庆机场集团就一直在清醒地盘点各类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储备和人才的培养早已被提上日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培训体系的优化也许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人才需求,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也许还具有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