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服务 >> 正文

空港记忆:1958年春运,中国民航史上第一次承运无陪儿童



2020-01-24   作者:  来源:翼周刊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每到节假日,航空公司总会迎来很多独自坐飞机的孩子,民航业内称为“无成人陪伴儿童”,简称“无陪儿童”。

  作为一种特殊的出行需求,我国第一位“无陪儿童”乘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很多离退休的民航老人,他们都有这个印象,但到具体情况时,都描述不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航的“无陪儿童”服务

  在一次偶然机会,翻看到了1958年的民航志,其中就有一篇图文记录了“无陪儿童”,文中没有提及是不是首次,但考虑当时情况,建国初期,航班稀少,票价昂贵,手续复杂,飞机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而且全社会没有形成坐飞机出行的意识。所以,列为首次。

  而且,乘机的时间农历腊月23小年那天,在今天看来,算是春运期间了。

  文章是这样描写的:

  1958年2月11日,中国民航的105号飞机,从上海龙华机场飞往北京西郊机场,在飞机上有一名才出生6个月的小乘客于兰。

  她的父母都在北京工作,不能带上海亲自接女儿,他们委托中国民航局包干代办,把女儿从上海送到北京。

  1958年,王丽珊抱着于兰在飞机客梯上合影

  在飞机上照顾这位婴儿的是一位叫王丽珊的女乘客,她们本来素不相识,因为同路的关系,王丽珊接受了民航局的委托,在飞机上照顾于兰的起居。

  据民航志记录,一路上,于兰睡得很香,不哭也不闹,王丽珊每隔3小时给她喂一次牛奶,有时逗着她说说玩玩。

  飞机经过合肥上空时遇到暖气团,机舱里热了起来,于兰的额角上有些冒汗,机长梁泰山特地来到客舱,帮助她脱掉一件衣服。

  下午16:11,105号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落地,她的父母看到女儿的小脸经过长途空中飞行还是那样红润,真的有说不出的欢喜,对民航局和王丽珊对女儿的照顾十分感谢。

  小乘客于兰从上海到北京的全部费用是12元6角8分。(文章完)

  早期的中国民航使用最多的飞机是美制的DC-3和苏制的里-2,这在当时算好飞机了,双发的伊尔-14飞机是后来的事了,当时京沪航线要经停南京和济南,一趟飞下来大约8小时。另外,1956年中国第一代空姐的月工资是18.4元。

  另外,我们又好奇心了一下,1958年,全国人民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呢?

  查到了一份1957年的《国家机关及事业企业工作人员工资等级标准表》,当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统一实行工资制,从国家主席到勤杂工划分了30级。其中,国家主席的工资是一级,每月的工资是728元。

  媒体届被划分为12级,普通记者最低收入53元,资深记者最高收入200.5元,相当于县长。

  文艺届被划分为16级,最高级别的月入342元,亲民吧。

  教育界,大学教授的最高月薪是354元,与省辖市市长相当。

  在1958年的郑州,当时水饺是1分/个,西红柿1分/斤,当时一个中专生月工资29.5元。(来源:翼周刊)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