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元元局长亲述30年前中国首架737-300接机全过程



2015-11-04   作者:航数故事  来源:民航数据控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前两天都被C919刷屏了吧,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C919性感的机翼下挂着的是CFM国际公司最新研制的LEAP发动机。

  其实早在30年前,这个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就在开始在中国的民航市场上服役了——1985年,中国引进的第一架737-300飞机(第二代波音737)使用的就是CFM国际公司生产的CFM56-3发动机,而LEAP发动机正是在CFM56的成熟经验上研发的。

  什么?有多成熟?让航小数告诉你,截至今年5月,CFM56发动机机队在全球范围内已累积运营了超过7.4亿飞行小时,为约11900架民用和军用飞机提供动力。

  那么……航小数的重点终于来了(不好意思,行家们就忽略上面两段吧)——

  作为C919的老大哥、一款久经考验的机型——首架737-300在30年前进入中国时,原民航总局局长、现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的杨元元正是那架飞机的机组成员。在CFM公司进入中国30年的活动上,元元局长也放了大招,亲述了当年从波音总部西雅图接这架飞机回到中国的曲折故事。

  中国的第一架由CFM56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波音737飞机(737-300)来到中国,正是30年前的此时——1985年11月。

  西雅图——火奴鲁鲁——西雅图

  接机的当天,机组计划下午驾驶这架737-300从西雅图出发。由于737飞机的航程有限,因此途中需要经停好几个航点才能到达中国,而第一站就是火奴鲁鲁(说夏威夷你肯定知道啦)。从西雅图到那里的航程为3500海里左右,几乎是波音737航程的极限了。

  航前准备时,机组得知航路上逆风很大,经计算,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到达火奴鲁鲁机场时所剩的油量为3吨,比2.5吨的最低标准仅多500公斤。

  谁料到,起飞以后,风不但没小,反而更大了。我们在飞了两个半小时后,判断形式不妙,若再往前飞,到达火奴鲁鲁机场时油量一定会低于2.5吨,甚至可能……飞不到目的地了。那就更惨了,下面全是大海。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返航。当时飞机上有四套机组,我们开玩笑说,飞不到火奴鲁鲁,也跟四个机组都在飞机上有关……

  西雅图——阿拉斯加——冷水湾

  回到西雅图之后,我们需要住下来第二天再出发。那时候找旅馆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们的钱也不多,幸好早晨退房的那个旅馆的房间还没有预订出去,于是我们又拖着行李回去住了一晚。那里的价格我到现在还记得,每晚19.99美元。

  第二天,我们接受了之前的教训,更换了飞行路线。飞机起飞以后向西北飞,准备在阿拉斯加某机场经停后再飞火奴鲁鲁。没想到就在飞机即将降落之前,阿拉斯加的正侧风达到了25海里/秒,又超过了飞行标准!

  冷水湾——火奴鲁鲁

  无奈机组只有继续改变计划飞往冷水湾机场。在冷水湾给飞机加满油后向南飞,直到晚上才终于到达火奴鲁鲁。现在我之所以找不到当年在火奴鲁鲁的照片,是因为飞机到那里时已经是晚上了,而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飞走了。

  火奴鲁鲁——马绍尔群岛——塞班——昆明

  第二天,我们经停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岛来到塞班,那时的塞班岛还很落后,没有那么多工厂,也没有那么多游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饺子要5美元!最后一天,我们终于从塞班岛飞到了昆明……而我的夫人也在这个飞机上,她是随行的翻译。

  元元局长说,这是一个“万事开头难”的故事。

  (以上为航小数根据元元局长讲话录音整理)

737-300

  波音737-300型于1981年3月正式开始研制,1983年中开始总装,1984年1月第一架原型机出厂,同年2月24日首次试飞,11月28日首次交付使用。由于新一代737NG投产,第二代737于2000年停产。最后一架737-300型于2000年交付。

  波音737-300型为第二代的波音737,是波音737-300/-400/-500系列的标准型,-300型机身比波音737-200型加长2.64米(机翼前机身加长1.12米,机翼后机身加长1.52米,共加长2.64米),改用高涵道比的CFM-56涡轮风扇发动机,噪音和经济性得到大大改善,而且推力比第一代737所使用的JT8D更高,采用新型电子仪表(EFIS=Electronic Flight Instrumentation System,即「电子飞行仪表系统」)。

  尽管是C919的老大哥,其实737-300上早就安装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比如其尾翼就是由西飞生产的。

  写到这,也与我们的C919共勉,万事开头难,航空人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斗的准备!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