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白云机场直面“红色”考验



2014-04-09   作者:郭瑛 罗志娟 詹姣妍 孙志彬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3月30日,伴随着大雨、狂风和雷电,广州白云机场空管指挥塔台12楼的办公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继去年遭遇史上最严重的航班大面积延误后,白云机场再次因持续强雷暴雨而遭遇航班大面积延误“红色预警”。在民航中南管理局的统一指挥下,机场积极发挥主平台作用,联手各大航空公司、驻场单位并肩作战,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同一平台 共同发力

  信息是源头,信息就是命令。在毗邻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的会议室里,各大单位的决策层云集。3月30日,白云机场共召开了两场联席会议,对航班和旅客滞留情况进行系统处理。一位参会者告诉记者:“联席会议为航延协调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实质平台。在这里,信息通报全面、准确、及时,为我们提供了同一着力方向,让我们知道了大家在做什么、各单位需要如何配合,避免了‘各自为政’‘信息混乱’等情况的出现。”

  正当这边“幕后”紧急联动之际,“台前”信息发布也很快速高效。在此前黄色预警启动后的30分钟内,白云机场航站楼183个电视系统和88个小型LCD显示屏等电子媒体,已经悉数发布了航班延误提醒,人工和半自动广播次数翻倍。“在航班大面积延误的情况下,信息通报与运营处置同样重要,两项工作并行不悖。”白云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在预警启动到一定级别时,航显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LED显示屏、网站、手机客户服务终端、航站楼平面媒体和短信平台将会全面启用,优化信息传递机制。”

  不让“希望”变“绝望”

  当日13时,记者来到机场出发大厅D岛附近的问询柜台,只见焦躁的旅客已经将问询柜台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问询员张丹用沙哑的声音耐心地回答着旅客的问题。张丹说:“航班延误发生后,旅客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走。”

  旅客所想正是航班大面积延误处置的关键所在。围绕“航班运行”这一问题,各单位在民航中南管理局和白云机场的主导下达成了共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做好协同放行工作,遵循“长时间延误航班优先于短时间延误航班”等多项原则。

  对于这些举措,航空公司代表纷纷表示支持,“航班取消是最坏的打算,但提前取消避免了旅客盲目地前往机场等待。特别是在天气没有好转的情况下,航班一推再推,不如坚决取消,次日再补班;否则,只会让旅客的“希望”变成“绝望”,爆发负能量,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在这种高效衔接、积极疏导下,白云机场抓住天气放晴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行航班。从当天14时开始,最高峰的实现1分多钟起降一架飞机,航班放行速度加快,延误情况得到缓解。

  以客为先 服务保障

  如果说天气恶化无法控制,那么航班延误下的主动服务就是争取旅客理解支持的先机。“去年同样的日子,红色预警是15时启动的,而今天12时30分就已经启动,这意味着现场滞留旅客多,服务的担子更重。”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时,候机厅里人山人海,监控镜头随意切换都能看到上百名旅客的身影。可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延误情况下,无论是问询、安检、值机等各条战线的民航人,彼此不分你我,紧锣密鼓地相互配合。

  从30日中午启动“红色预警”直到次日2时许完全取消航班大面积延误预警,几乎所有被延误的旅客都顺利离港。工作人员小王说:“天公不作美,我与旅客同在。旅客朋友们的理解与支持无疑成为民航人最窝心的呵护。虽然大家的眼眶里都布满血丝,但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开心的呢?”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